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鲍君徽诗《惜花吟》

(2023-10-23 12:32:13)
标签:

鲍君徽诗

惜花吟

历史

文化

分类: 诗词
鲍君徽诗《惜花吟》


   《惜花吟》是唐代女诗人鲍君徽创作的一首诗。诗人早寡,无兄弟,侍奉母亲。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青春逝去的无奈,和无人陪伴的孤独,也表现了作者对丈夫的思念。

惜花吟     鲍君徽

枝上花,花下人,可怜颜色俱青春。
昨日看花花灼灼, 今朝看花花欲落。
不如尽此花下欢,莫待春风总吹却。
莺歌蝶舞韶光长,红炉煮茗松花香。
妆成罢吟恣游后,独把芳枝归洞房。

注释

可怜:可爱。颜色:色彩,此处指花的色和女子的婆色。青春:春天草木茂盛呈青葱色,所以春天称青春,这里也指青年时代壮丽的时光。
灼灼:出自《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形容花鲜美的样子。
茗:茶树的嫩芽,这星代指茶。
洞房:指屋之深者,诗中指女子所居之地。独自把花带到自已的卧房里,表达了诗人的惜花之情。

鉴赏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七,《才调集》卷十作《惜春花》。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青春逝去的无奈,和无人陪伴的孤独。也表现了作者对丈夫的思念。

       这首《惜花吟》是宫人的生活写照。诗人以花喻美人,借爱花、惜花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悲。“可怜”二字,道出了诗人对花的爱怜之情,也用花的“可怜”,衬托出“花下人”的美。“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朝看花花欲落”,诗人对落花命运的深切关怀与悼惜,令人黯然伤神,暗喻世事难料、自已命运多舛。整首诗看似是诗人在对花的怜惜,其实是在对自身的感慨。惜花其实最终是在珍惜自己,全诗紧紧扣住一个“惜”字,反复渲染。结句“独把芳枝归洞房”,充分展现了诗人面对春花消逝的哀婉心情。可贵的是,诗人没有做泪水涟涟的怨妇,而是说“不如尽此花下欢”,表达了珍惜青春、及时行乐的思想。

       鲍君徽,约公元804年前后在世。字文姬,其母早寡,无兄弟,奉母以生。唐德宗尝召入宫,与侍臣赓和,赏赉甚厚。入宫不久,即以奉养老母为由,上疏乞归。善诗,其诗大都从容雅静,而不故为炫耀。与尚宫五宋(宋若昭五姐妹)齐名。《全唐诗》存其诗四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