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适诗《塞上听吹笛》

(2023-10-20 14:55:54)
标签:

高适诗

塞上听吹笛

历史

文化

分类: 诗词
高适诗《塞上听吹笛》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译文

       冰雪初融,胡地到了牧马的季节。日落时,士兵驱逐马群归来。月光皎洁,戍楼中传出熟悉的《梅花落》曲调,这曲调落在了何处?借着风,它在一夜间传遍关山。

鉴赏

       高适的诗有一种苍劲之感,充满了边塞情怀。这与他在边关生活过,心中充满保家卫国的思想有关。但从这首《塞上听吹笛》中,我们看到了他的另一种风格,与其他的写边塞内容的诗歌不太相同。

       全诗开篇就呈现出一种边塞题材诗歌中少有的平和氛围,这主要是通过前两句的实景描写表现的。“雪净”表明边关的季节,春天来了,积雪融尽,边关一望无际的开阔背景中,战士们“牧马”归来。而夜晚之后,“月明”下的边塞又一片祥和,弥漫着一种柔和明朗的氛围。其中,“雪净”和“牧马还”均暗指边关平静,战事结束。

       下面两句写的是虚景。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借用《梅花落》的曲名,在“梅花落”三个字中间加入了“何处”二字。茫茫边塞的宁静夜色中,《梅花落》的曲子不知从哪一座戍楼上传了过来。借着风,这熟悉的旋律传遍关山,给人一种深远的意境。

       该诗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写法独特,文字优美,意蕴无穷。在诸多的唐代边塞诗歌中,独树一帜,堪称佳作。

       高适(约700~765),字达夫,沧州(今河北景县)人。少年时孤贫,长时间客居梁宋。天宝八年(749),参加科举中第,被任命为封丘尉。天宝十一年辞官,第二年进入节度使哥舒翰幕府做掌书记。安史之乱后升为侍御史,后任谏议大夫。肃宗时,曾任御史大夫、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后转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后期任散骑常侍,被封为渤海侯,直至病逝。他是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诗歌风格豪迈粗犷,尤以描写军旅生活的诗最有特色。他与岑参一起被后人称为“高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