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灯火雨中船》是南宋词人吴文英写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写羁旅行愁,婉转动人,抒发身老江湖的旅怀哀愁。词的下片怀想西园往事,一往情深,缠绵悱恻,抒发思恋去妾的深悲。结构严密,脉络清晰,语言深美,富有艺术魅力。词人运用用典的手法表达了其在往日付出的一份情感再也无法追回而生的深深痛惜。
浪淘沙·灯火雨中船
灯火雨中。船客思绵绵。离亭春草又秋烟。似与轻鸥盟未了,来去年年。
往事一潸然。莫过西园。凌波香断绿苔钱。燕子不知春事改,时立秋千。
注释
浪淘沙: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绵绵:连绵不断的样子。
离亭:道旁供人歇息的亭子。
鸥盟:与鸥为盟,指隐居江湖。
潸(shn)然:流泪的样子。
凌(líng)波:喻美人步履的飘逸。
香断:指所恋亡故。
绿苔(tái)钱:即青苔。
白话译文
灯火照亮雨中的船,客居他乡、愁思绵绵。离亭春草才绿不久,今又笼罩着秋烟。似乎与悠闲的鸥鹭旧盟未断,来来去去、年复一年。思往事泪水潸然,不要再经过西园。凌波微步的佳人魂已断,只剩下点点绿苔钱。燕子不知道春事已改,不时伫立在秋千。
创作背景
据夏承焘《吴梦窗系年》:“梦窗在苏州曾纳一妾,后遭遣去。在杭州亦纳一妾,后则亡殁。”这首词是吴文英为悼念杭州亡妾而作的,吴文英漂泊中重到临安(今杭州),寻访故园旧居,追忆当年的情人。
赏析
这首词上片写“客思”。词人善于以景写情,将情语与景语相勾连。“灯火雨中船。客思绵绵。”绵绵细雨与不尽的客思连成一片,人在夜船中,更有漂泊不定的感觉。“离亭春草又秋烟”,写季节改变。“似与轻鸥盟未了,来去年年。”是以景语叙人事。“春草又秋烟”与“来去年年”相连,说明“往事”已过去多年,但词人旧情未了,年年来到此地。不直言追忆往事,却说“似与轻鸥盟未了”,借以象征某种未了的情缘,用笔委婉,为下片追忆往事做了伏笔。下片便从追忆往事写起。“往事一清然”。虽然情缘未尽,往事难忘,但情人已逝去,令人思念伤怀。“莫过西园”,是因为不忍念起旧事,触景伤情,故意劝阻自己“莫过”。西园,是吴文英与情人寓居的地方,也是当年分别的地方。吴文英在词中多处提到“西园”,如《莺啼序·咏荷》:“残蝉度曲,唱彻西远,也感红怨翠。”接下“淡波香断绿苔钱”一句,就是写今日不忍再过“西园”的原因。凌波,代指情人。当年情人微步西园,扬起香怨,如今情人一去不返,香尘三断,地上长满绿苔。这也是哀倾情人世多年的意思,却借西园中长满绿苔的景象委婉写出。“燕予不知春事改,时立秋千。”这句更是哀婉多情。吴文英词中多处提到西园中的秋千。如《青玉案》中“还忆秋千玉葱手”句,《风入松》中“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等句,都表现了词人对情人的痴痴思念。此处,词人见燕子“时立秋千”,又勾起了“往事”,这令人联想到晏殊《浣溪沙》中的名句“似曾相识燕归来”。而感慨“燕子不知春事改”,不仅指“春草又秋烟”的季节变化,而且指词人与情人的欢情不复。燕子已到秋天还痴痴地留恋着秋千,不忍飞去;词人似乎忘记了情人已离开了人间,还痴痴地在西园中徘徊。
从这首词可以窥探梦窗词构思缜密,情意委婉的特点。上片中“似与轻鸥盟未了,来去年年”,与下片中“燕子不知春事改,时立秋千”两句,相互映衬,都是用笔深曲的名句。
吴文英(约1200—约1260),宋代词人。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他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州、杭州、越州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无锡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词风密丽。在南宋词坛,属于作品数量较多的词人,其《梦窗词》有三百四十余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