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纳兰性德词《转应曲·明月》

(2023-08-11 11:11:49)
标签:

纳兰性德词

转应曲·明月

历史

文化

分类: 诗词
纳兰性德词《转应曲·明月》


    《转应曲·明月》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该词先描写明月映照别离,又通过使用用典的表现手法,将自己对表妹的思念之情表达地淋漓尽致。这首小词短简而深婉,语浅而能表达悠远的意境,可谓精妙之作。

转应曲

明月,明月。曾照个人离别。玉壶红泪相偎,还似当年夜来。来夜,来夜,肯把清辉重借。

注释
 
转应曲:词牌名,也叫“调笑令”、“三台令”,源自中唐,单调,八句,三十二字。
  
玉壶红泪:谓美人之眼泪。晋王嘉《拾遗记》卷七:“(魏)文帝所爱美人,姓薛名灵芸,常山人也……时文帝选良家子女以入六宫,(谷)习以千金宝赂聘之,既得,乃以献文帝。灵芸闻别父母,嘘唏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既发常山,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矣。”后因以“玉壶红泪”称美人泪。

夜来:晋王嘉《拾遗记》:“灵芸未至京师十里,帝乘雕玉之辇,以望车徒之盛,嗟曰:‘昔者言“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今非云非雨,非朝非暮。’改灵芸之名曰夜来。”

清辉:指月光。 

白话译文

       明月啊明月,你曾经照着那人的离别。如今美人流着眼泊与我相依相偎,就像当初的夜晚一样。夜啊夜,能不能将当初皎洁的月光再重新借给我,让我回到从前呢?

创作背景

       该词具体创作年份未知。从正文内容可以看出,这首词乃词人为入宫的表妹而写,以此来表达词人对恋人的怀念之情。

赏析

       明月,明月,词人描写明月,映照别离,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婉。“曾照个人离别”,这里的“个人”也有“那个人”的意思,通过对明月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那个人”的怀念之情。

   “玉壶红泪相偎,还似当年夜来。”她用玉壶盛满了流下的泪,临行前与我相依相偎,就像当年三国时的那个美丽女子夜来。这两句分别用到了两个典故。

       一为“玉壶红泪”,二为“夜来”。两个用典,将词人对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地淋漓尽致,同时也暗示了词人所怀念的人就是他那已入宫的表妹。

       这首小词清新自然而又深婉多情。词人借助魏文帝曹丕和美人薛灵芸的典故,将过去相聚的欢乐、现在独处的痛苦、对未来重逢的渴望,都包容在有限的篇幅之内,统摄在一轮明月之下,意蕴极其丰富深厚。尤为巧妙的是,“夜来”本是美人之名,在结句却化为词人对未来真挚的企盼,虽是格律的规定,但也能够感受到词人化平凡为神奇的高绝才华。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