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万里七言律诗《端午独酌》

(2023-06-22 11:44:45)
标签:

杨万里七言律诗

端午独酌

历史

文化

分类: 诗词
杨万里七言律诗《端午独酌》


    《端午独酌》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是一首凭吊古人,嘲讽世态的诗。一、二句用拟人手法写与榴花共饮、艾人哂笑,透露了诗人无法排遣的寂寞和苦闷;然后在三、四两句对世态嬉笑怒骂,尽情揶揄;五、六两句是托物寓意;最后两句是直接嘲讽世态,更表明诗人难得清闲、且醉且歌的愉悦、洒脱的心态。全诗语言犀利、幽默,很有战斗性。

端午独酌

招得榴花共一觞,艾人笑杀老夫狂。
子兰赤口禳何益,正则红船看不妨。
团粽明朝便无味,菖蒲今日么生香。
一生幸免春端帖,可遣渔歌谱大章。

注释

觞:古代酒器。
艾人:古代汉族端午节门饰,流行于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地区。每逢农历五月初五,民间采集艾草扎成人形挂在大门或房门上,认为可辟毒气。
子兰:战国楚怀王幼子,为令尹,怂恿怀王入秦,致怀王客死异国。又毁谤屈原,使屈原被逐。此处喻指宋代奸臣。赤口:谗毁者之口。禳(ráng)祭名,指祈祷消除灾殃、去邪除恶之祭。何益:有什么好处。
正则:屈原别名。红船:竞渡的彩船。
团:水团,粉团。
菖蒲:也叫做白菖蒲、藏菖蒲,端午节有插菖蒲叶和艾的习俗。么生香:怎么这样香。
春端帖:又称春帖、春端帖子。宋制,一年八节,翰林要向帝、后、大妃、夫人诸阁上新帖子,文字工丽,内容或歌颂升平,或寓意规谏,贴于禁中门帐。立春日撰作的帖子词称春端帖。
遣:使。渔歌:渔人唱的民间小调。大章:古帝尧时乐名。

白话译文

招来榴花与自己一起饮酒,门口的艾人都此哂笑不已。
奸人的毁谤想躲也没用,纪念屈原的龙舟看看也无妨。
粽子一过端午便没了味,菖蒲也只有端午才这么喷香。
庆幸一生都不用写春帖,可以使渔歌谱写出盛世乐章。

创作背景

       此诗收于《退休集》,此集收诗八百多首,集中之诗均作于绍熙三年(1192年)至开禧二年(1206) 五月,是他晚年引退家居时所作。《端午独酌》之后的第六首诗《送章汉卿归宜城》作于嘉泰三年(1203年),《端午独酌》亦应作于此年。

赏析

       杨万里为人清正, 耿介不阿,特重操守,生活在那举世混浊的南宋时期当然难免有孤寂之感。《端午独酌》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

       诗的开头一句与李白《月下独酌》中的“举杯邀明月”相似,是诗人以丰富奇特的想象,视榴花为“相亲”,招来与自己一起饮酒。然而越是这样想象,越说明世无知音,越加深刻地表现诗人的孤独寂寞。可是,对此却没有人了解,没有人理解,就连那“艾人”都哂笑不已,认为诗人之举如痴似狂。显然,首联突出了“端午独酌”。颔联是诗人的议论。他说,子兰之类赤口毒舌,防不胜防,躲不胜躲,以祭祷祈求免除其祸害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至于纪念屈原的龙舟竞渡去看看倒也无妨。不言而喻,这是对奸人当道,腐朽势力横行,忠而被谤,信而见疑的世态的披露与鞭挞。颈联是托物寓意。两句的意思是粽子虽然好吃,但端午一过便变了味,菖蒲也只有端午才这么喷香。言外之意是,时过境迁,屈原的英灵也就很快被抛在脑后。这是对当时纪念屈原成了只是一种应节的形式的嘲讽,是鞭辟入里的一笔。尾联笔锋陡转,着力透示诗人的胸襟气度,抒写诗人平生不媚事权贵,乐于谱写歌颂高情远志的《离骚》般大章的立身处世的态度,显示其以自身具有屈原那样的高尚人格和光辉思想而庆幸而自豪的情怀,从而进一步揶揄了日下的世风。

       这首诗起笔以拟人手法点题后, 一气展示了过端午的特有环境与风物习俗,字里行间渗透着诗人的爱憎情感,语言清新而内涵丰富深刻。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宋孝宗初,知奉新县,历大常博士、大学侍读等。宋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主张抗金。工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亦能文。有《诚斋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