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贺诗《李夫人》

(2023-01-16 14:09:08)
标签:

李贺诗

李夫人

历史

文化

分类: 诗词
李贺诗《李夫人》


    《李夫人》为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七言诗。这首是哀悼汉武帝宠妃李夫人的诗,诗写哀悼之情。该诗从各个角度、多方面地写出了对李夫人逝世的悲伤和哀悼。该篇艺术上颇具特色,作者无一句直接抒情,通篇以细腻的笔触刻画李夫人死后宫中景物的凄清悲凉,通过凄迷幽冷的意境表达人物的情思,渲染出浓重的悲剧气氛。构思新颖,色彩秾丽,鲜明体现了李贺诗歌的独特风格。

李夫人

紫皇宫殿重重开,夫人飞入琼瑶台。

绿香绣帐何时歇?青云无光宫水咽。

翩联桂花坠秋月,孤鸾惊啼商丝发。

红壁阑珊悬佩,歌台小妓遥相望。

玉蟾滴水鸡人唱,露华兰叶参差光。 

注释

李夫人:汉武帝宠妃。据《汉书·外戚传》,李夫人妙丽善舞,年少早卒,武帝思念不已。方术之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致之。武帝居他帐,遥望见形动如李夫人者,益思念之,作诗令乐府弦歌,又作赋伤悼之。

紫皇:道家神祗,此泛指天帝。

翩联:一作“翩翩”。

惊啼:《文苑英华》作“晓啼”。商丝:一作“商弦”,指悲哀的琴音。

红壁:《文苑英华》作“空壁”,一作“红璧”。歌台小妓:用曹孟德铜雀台分香典故。《乐府诗集》卷三一张正见《铜雀台序》引《邺都故事》:“(曹操)遗命诸子日:吾死之后,葬于邺之西岗上,与西门豹寺相近,无藏金玉珠宝,余香可分诸夫人,不命祭吾。妾与伎人皆著铜雀台,台上施六尺床,下惠帐,朝晡上酒脯糇精之属。每月朝十五,辄向帐前作伎,汝等时登台,望吾西障墓田。”小妓,一作“小柏”。

玉蟾:即接水的蟾蜍。鸡人:宫廷中专管更漏之人。

白话译文

天宫的金门为她层层敞开,她离开人间,飞向缥缈的瑶台。

她的绣帐里残留着依稀的香气,云影惨淡,苑中的流水似在哭泣。

清冷的秋月下,桂花寂寂地飘坠,失爱的君王令人奏乐寄托哀思。

褪色的椒壁上仍悬挂着她的佩铛,歌台上的宫妓仍在为她服丧。

长夜过去,打更人终于报晓,兰叶上的清露闪着点点泪光。

创作背景

       清王琦汇解认为:“此诗必是当时有宠幸宫嫔亡没,帝思念而悲之。长吉将赋其事,而借汉武帝之李夫人以为题也。”钱仲联等人认为,该诗为其时殁故之宫嫔所作,写于元和七年(812年)前后。徐传武疑其为爱妻而作(《李贺诗集译注》),可备一说。拙意认为,或当为李贺妻子逝世时,李贺借古伤今之作。因为他不愿直接表露,故写得曲折委婉,作时当为在京都任奉礼郎后期。

       有注家说该诗以汉代李夫人与武帝事,影射当代宫掖之事。但作者写来情真意切,并无讥讽之意,也许在作者看来虽身为帝王,对自己所爱之人真情相待似乎并不丢人现眼。这与封建社会以女人为祸水的传统观念相距甚远。

赏析

       这首是哀悼汉武帝宠妃李夫人的诗,诗写哀悼之情。该诗从各个角度、多方面地写出了对李夫人逝世的悲伤和哀悼。“青云无光宫水咽”,天地为之悲凄;“孤鸾惊啼商丝发”,汉武帝为之悲悼;“歌台小妓遥相望”,歌女舞妓也在寄托哀思;她生前的绣帐添绿香,红壁悬佩珰,人亡物存,更令人睹物生情;时光在流逝,但墓地上的露华兰叶仍在如泣如诉。写得很有情致。

       这首诗在艺术上也颇具特色,作者无一句直接抒情,通篇以细腻的笔触刻画李夫人死后宫中景物的凄清悲凉,通过凄迷幽冷的意境表达人物的情思,渲染出浓重的悲剧气氛。构思新颖,色彩秾丽,鲜明体现了李贺诗歌的独特风格。

       李贺(790年—816年),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生活困顿,仕途偃蹇。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被迫不得应进士科考试。早岁即工诗,见知于韩愈、皇甫湜,并和沈亚之友善,死时仅二十六岁。其诗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像,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有些作品情调阴郁低沉,语言过于雕琢。有《昌谷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