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选禅诗十首

(2022-12-17 05:37:06)
标签:

精选禅诗十首

历史

文化

分类: 诗词
精选禅诗十首


       佛教本身源于印度,但它传入东方的历史已经足够悠久,悠久到能够在东方落地生根,产生一种形态大异的宗教形态——融合了道家与儒家的佛教生态。

       自唐朝以来,僧人与文人的关系就非同寻常的密切。大抵两者皆有出尘之心,因此互相结交,作为尘世知音。据此,形成一个很有趣的文化现象。僧人会写诗,文人会念经。

       僧人写的诗,多半是以自己独特的角度看世间万物,从中悟出佛理并且讲述给世人。而文人倾慕青灯古佛的岑寂生活,也会写下一些对佛理的感悟诗篇。两类诗都是讲佛理,因此都可称为是禅诗。

1.《春日东山正堂作》唐代:李建勋

身闲赢得出,天气渐暄和。

蜀马登山稳,南朝古寺多。

早花微弄色,新酒欲生波。

从此唯行乐,闲愁奈我何。

      开篇点题,自己公务得闲,轻松出游,感受到春日的天气正逐渐暖和起来。颔联两处用典,蜀马登山,南朝古寺,用来描写自己登山路上的所见所闻,用典而不着痕迹。颈联写自己到东山正堂之后的所见所为。春天的早花已经微微有了颜色,新酿的酒也已经荡漾着香气。如此清雅环境,自然引动诗兴。于是有了“从此只要纵情行乐,闲愁又能奈我何”的豪言壮语。这是独属于春日的放纵。

2.《菩提偈》唐代:惠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教讲究一个字“空”。世间本来空空如也,人心本来空空如也。若能保持“空境”,则尘埃从何而来。若不能保持“空境”,则身在红尘三千丈中,无处不是尘埃也。

3.《绝句漫兴》唐代:杜甫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二月已经过去,三月即将到来。岁月匆匆流逝,人也渐渐老去。时间是如此珍贵,只到了老才愈发感觉到它的流逝。一年年的过去,还能看见几回春回大地绿满人间呢?算啦算啦,别想这些有的没的,也别去操心什么国家大事了。人在红尘如蝼蚁,管好自己的喜怒哀乐就好了。人生有这一壶酒,足够足够。这首诗展现了老杜轻狂的一面。酒醒之后,那个忧国忧民的老杜自然又会回来吧。

4.《自遣》唐代: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想要的东西,得到了就开心高歌,得不到或是失去了,那就算了随他去吧。心里多愁、多恨,日子不也是那样过去吗?干嘛不让自己开心一点呢?今朝有酒,至少先让自己尽情喝醉。至于明天又会有怎样的烦恼,那就明天再说吧。

5.《插秧诗》五代:布袋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手里拿着青秧种水稻,低下头,望见清澈的水里,倒映着一片蓝天。最后这两句用到了谐音梗和很巧妙的对比。六根清净,方是“稻子”,方是佛家的道理。一步一步往后退着种稻子,虽然在退步,但进度是在一点一点往前推进的。退步,原来是向前。

6.《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唐代: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这是孟浩然在一僧人禅房的诗作。开篇两句点出主人公及环境,中间4句接着对环境的展开描写,最后以一莲花结句。莲向来是佛家的重要寄托,以莲花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此地主人的佛心不染尘埃。

7.《神照本如开悟诗》北宋:神照本如

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8.《生年不满百》两汉:佚名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古诗十九首里的一首,秉烛夜游的出处。虽然说的是及时行乐的道理,与佛教的求来世相背离。但来世今生,毕竟是哲学的两种,可放在一起看待。

9.《赠质上人》唐代:杜荀鹤

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10.《春有百花秋有月》宋代:无门慧开禅师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最后两首是极为闲适的两首,读来自然有心旷神怡的感觉,希望能给你带来一点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