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淑真诗《元夜》

(2022-12-12 10:26:41)
标签:

朱淑真诗

元夜

历史

文化

分类: 诗词
朱淑真诗《元夜》


火树银花触目红, 揭天鼓吹闹春风。

新欢入手愁忙里, 旧事惊心忆梦中。

但愿暂成人缱绻, 不妨常任月朦胧。

赏灯那得工夫醉, 未必明年此会同!

注释

[一]元夜: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的夜晚。
[二]火树银花:民间习俗,元宵灯会往往将彩灯缀於树上,称之为“火树”;树.上彩灯灿烂繁多,宛如满树银花。

[三]鼓吹:锣鼓唢呐等乐声。

[四]入手:到手。

[五]缱绻:形容感情固结不解、.缠绵不分。

[六]任:听凭。

       朱淑真是南宋著名的女诗人和女词人,与李清照齐名。她们的婚姻生活都很凄惨。李清照夫妇感情甚笃,但丈夫却过早逝世。而朱淑真嫁给一个成日在外奔走的商人,两人之间绝无爱情可言,因而她的诗、词集都以断肠命名。

       这首诗表现方式很特别,切入的角度与众不同。一般的诗词都是在夫妇离别之时咏叹闺怨,在惆怅难排的时刻抒发别恨。而这首诗却是在相聚时为即将来的分别担扰,且又是在万民欢乐的元宵之夜,尤见离愁别恨之深。

    “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元宵之夜,烛龙灯树,彩焰飞舞,到处是一片火海灯河;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家家在欢度元宵佳节。一、二句极写欢乐之情正点诗题“元夜”。

       颔联陡然一转:在这家家欢乐的时刻,丈夫意外地回到了身边,这自然更是高兴的事情,“新欢”既是灯节之欢,也是团聚之欢,这勾起诗人对旧事的回忆:过去别家夫妇双双对对,恩恩爱爱,卿卿我我,而她却“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减字木兰花》)。由于分离时间的久长,因在梦中也只有孤凄独守,而无欢乐的相聚,确有“人远天涯近”(《生查子》)、“天易见,见伊难”(《江城子》)之感,所以说“旧事惊心忆梦中”。

       颈联“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是期待语。过去长久的分居,明日即将来临的离别,使诗人分外珍惜眼前二人相对的时刻,希望恩恩爱爱地度过这一刻千金的良宵,那怕是暂时的也好。如果能够这样的话,以前和以后长久的分离,也就不再觉得哀苦了。

       尾联将诗意再深入一层:今天虽是人人欢乐的元宵之夜,但我可没有心情,也没有工夫来观灯赏酒,只想把自己长年累月的思恋对他尽情诉说;因为元宵一过他又要奔走他方,而且遥无归期,谁知道明年的元宵之夜,两人还能否相厮守。故诗人另一首词有“元宵三五,不如初六”(《忆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之句,初六虽没有元宵节那种欢欢乐乐的节日气氛,但它却比元宵节离分别的日子要远。

       这首诗,实际上是向丈夫诉说离别的凄苦和祈求长久相守的生活,由于是诗人真情实感的流露,表现手法又很别致,故读来有一唱三叹而回味无穷之感。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