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罗隐诗《东归别常修》

(2022-11-17 06:25:43)
标签:

罗隐诗

东归别常修

历史

文化

分类: 诗词
罗隐诗《东归别常修》


东归别常修    罗隐

六载辛勤九陌中,却寻归路五湖东。

名惭桂苑一枝绿,鲙忆松江两箸红。

浮世到头须适性,男儿何必尽成功。

唯惭鲍叔深知我,他日蒲帆百尺风。

注释

1、常修:罗隐在长安结识的朋友,他也历经千辛万苦才考取进士。

2、九陌:京都长安的街道,此处借指长安。

3、五湖:太湖,春秋时期越国大臣范蠡曾归隐于此。

全文赏析

       首联作者用“九陌、五湖”进行对照,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在仕进与退隐之间的艰难抉择。

       颔联诗人分析自己的困境,他惭愧科场落第,却转忆家乡鲈脍。唐人以折桂比喻登科,大家都准备衣锦还乡,而自己却是很特殊的“桂苑一枝绿”,只能为别人作陪衬。作者又化用晋人张翰的典故,思念故乡的莼羹、鲈鱼脍,委婉地表达自己准备隐居之意。

       颈联颇显旷达不羁,其实正是在极端郁闷后的一种排解。诗人说,人生一世,如草木一秋,更如白萍柳絮那样沉浮飘荡,需要适应世事变幻,男子汉何必要追求成功!

       诗人本想成为一头威武的猎豹,可是几年折腾下来,他觉得如今的自己,还不如一只纤弱的蜘蛛。蜘蛛还可自立更生,自己却只能靠别人救济。罗隐非常感慨,心中的悲苦却无人可诉!

       诗人熟读诗书,熟悉经典,最后罗隐感谢朋友一直以来的关心的照顾,并将彼此的友情比作鲍叔牙与管仲,盛赞对方品质高洁,能够知人善任、古道热肠。

       不过诗人似乎并未完全灰心,他坚信自己他日终将“蒲帆百尺风”,类似于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七律,语言朴实,用典自然。开篇就叙述精彩,表达了进与退的焦灼心情;颔联更采用对照写法,抒写了郁闷的惆怅心情。颈联正话反说,诗人含蓄地排遣愁怨,并意志坚定地表达出归隐的决心。最后两句情感真挚,也对未来之路充满信心。

       罗隐(833年2月16日—910年1月26日),原名罗横,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文学家。

       从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底进入京师开始,参加十多次进士试,全部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改名罗隐,隐居于九华山。光启三年(887年),归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人称罗给事。后梁开平三年十二月(910年1月)去世,时年七十七。

       罗隐主要著作有《谗书》及《两同书》,前者对当时社会进行的揭露和批判相当深刻,有很强的战斗性;后者提出“仁政”,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诗集有《甲乙集》,颇有讽刺现实之作,多用口语,在民间流传颇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