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诗《耶律楚材·西域河中十咏》赏析

(2021-02-24 08:31:25)
标签:

耶律楚材

西域河中十咏

历史

文化

分类: 诗词
古诗《耶律楚材·西域河中十咏》赏析


古诗《耶律楚材·西域河中十咏》赏析

寂寞河中府,生民屡有灾。

避兵开邃穴,防水筑高台。

六月常无雨,三冬却有雷。

偶思禅伯语,不觉笑颜开。

       耶律楚材以英年受知,随成吉思汗西征,于襄赞戎幕之暇发为歌诗,每臻佳妙。组诗《西域河中十咏》便是一个有名的例子。这里且说第四首。

       河中府原属晋宁路,领河东、万泉、猗氏、荥河、临晋、河津六县 (《元史》卷五十八《地理志》第十),相当于今天的山西临汾地区。黄河流经山西境内,由北而南,刚好把这一地带摆于它的东边,高台防水主要就是防的黄河水。山西地处要冲,为兵家所必争,在宋、金、元扰攘之秋,一般的中原人早就把它目为 “边地” 了,例如元好问就写出过这样的诗句: “平野风埃接戍楼,边城三月似穷秋。”(《过应州》)此诗题面上有“西域”字样,因为山西在中原的西边,又是所谓的边远之区,故云。

       这是一首五律,诗人用大笔勾勒出河中地区的民俗特征,然后轻轻一宕,于“笑颜开”中结出自我解脱的人生态度,颇值得玩味。

       关于河中的民俗特征,诗人一共写出了四项: 兵燹、水患、住土窑、气候恶劣。由于这四者的交互作用,当地的老百姓因而经常遭受灾厄,整个河中府也就显得“寂寞” 了。这儿的“寂寞”,意为冷清、荒凉、毫无生机,讲的是诗人的总体感受。

       面对眼前的苦况,诗人的人生体验受到触发,原来所谓人生者,也不过就是一个苦难的过程。杜牧不是说“尘世难逢开口笑” (《九日齐山登高》) 吗?其实笑也还是可以笑得起来的,只要能做到心无所往,苦难就把你毫无办法。“禅伯” 即禅师,此指万松。耶律楚材十七岁时(四部丛刊影元本《湛然居士文集》作“二十有七”)受显诀(佛有显、密二教,能用语言文字表明佛教教义者叫显教,如天台、华严诸宗)于他,学“忘死生,外身世”之法,颇有得,和友人诗有句云:“但能生死荣辱哀乐不能羁,存亡进退尽是无生路。”(陈衍《元诗纪事》卷三引万松野老行秀序)也就是说,一个人只要能把生死欲念情感统统置之度外,则主观之心一点不受拘牵,进入到一种忘机、无我、不制于物的境界,那么,你自然就会笑口常开了。

       值得注意的是,耶律楚材当时深受元世祖的倚重,他是以胜利者的身份途经河中府的,然而河中地区的苦难竟是那样深重,致使这位呼吸通帝座的大人物也感到承受不起,不得不转而乞灵于佛梵以寻求心灵上的解脱。既然如此,那么那些困于社会底层的“生民”们,其处境之糟,难道不是非常明白的事实么?

       诗似浅而深,不假粉黛而丰韵天然,确乎是名家风范。

       耶律楚材(1190年7月24日—1244年6月20日),字晋卿,汉化契丹族人,号玉泉老人,号湛然居士,蒙古帝国时期的政治家。

       辽朝东丹王耶律倍八世孙、金朝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在金仕至左右司员外郎。蒙古军攻占金中都时,成吉思汗收耶律楚材为臣。耶律楚材先后辅弼成吉思汗父子三十余年,担任中书令十四年之久。提出以儒家治国之道并制定了各种施政方略,为蒙古帝国的发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乃马真后称制时,耶律楚材遭到排挤,渐失信任,他因此抑郁而死。后赠经国议制寅亮佐运功臣、太师、上柱国,追封广宁王,谥号“文正”。有《湛然居士集》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