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苍茫大地,我们思考短暂的人生,什么是英雄豪杰?仰望寥廓苍穹,我们正视无尽的磨难,什么是真正的快乐?有些问题看似哲学命题,其实生活有度,人生才能添寿。淡然处之,也许祸可变福;处置不当,徒增烦恼忧伤。
人生如画,岁月如歌,跨越时空,古人也是雷同。欧阳修感慨,“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李煜深有体会,“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有人说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可是黄庭坚不同意,“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苏轼更懂得,“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让我们看看宋代大儒程颢如何思考?
秋日
宋代:程颢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译文:
闲散的日子里,没有什么事情不从容自如,一觉醒来东窗早已被朝日映红。静观万物都显得很安逸,对四季风光的兴致也与别人相同。
道理与天地间有形无形的事物相通,思想渗透在风云变幻之中。富贵而不骄奢淫逸,贫贱而能自得其乐,这样的男子汉就是英雄豪杰。
程颢和程颐是亲兄弟,是儒学二次复兴的骨干人物。程颢自幼聪颖,学习刻苦,中了进士后在地方上做过县令,两袖清风,雷厉风行,深受当地百姓爱戴。他还在任上积极推行儒家礼教,实行惠民政策。不过程颢太遵循道学传统,宋神宗本想提拔重用他,却嫌他有些迂腐,程颢后来也厌倦仕途,便回乡以读书授学为主,过起了隐居生活。
这首诗表现的是程颢提倡的理学思想,他讲求格物致知,认为道是静观,静观就是去欲,四时佳兴就是去欲之后获得的快感。当道通天地,才能够有这种感觉,所以富贵不淫,身处贫贱也能感觉到快乐。儒家观念认为,到了静观的境界,能够平静地看待世间一切,便是真正的英雄,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超越。
程颢还告诉我们,沉思宇宙的奥妙时,有形的天地还不足以穷尽道的神奇,还要思考无形的道的力量。道是万物的起源,却不随着万物兴衰而增减,为伊消得人憔悴,却又以追求它成为一种快乐。当思绪随着风起云涌,幻化为各种奇思妙想,便无所不能,极尽逍遥。
老子认为凡是自然、无为、柔弱等观念,都是道所表现的基本特性和精神,所以他提倡无为而不为。孔子主张贫而乐,孟子宣称富贵不能淫,程颢则进一步发扬光大。他认为富贵时要不流连忘返、迷失本性,贫贱时也需不改其乐、恬淡自如。诗人超越个人的得失,走出现实的困境,从更高的层次提升了人生的价值。
莫泊桑曾说:“人生活在希望之中,旧的希望实现了,或者泯灭了,新的希望的烈焰随之燃烧起来。”这似乎与诗人所说的“思入风云变态中”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生有各种烦恼,悲情与伤感,无奈与苦闷,能分享和传递的东西实在不多。
所以诗人还在其另一首诗《春日偶成》中写道,“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这首诗让我们懂得,不要一直把自己埋在令人窒息的各种事理之中,要勇于接纳云淡风轻的美好生活,既要学会忘世脱俗,也要愿意如醉如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