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普希金《一朵小花》赏析

(2018-08-27 10:27:00)
标签:

普希金

一朵小花

赏析

历史

文化

分类: 诗词
普希金《一朵小花》赏析


   《一朵小花》是俄国著名诗人、小说家、浪漫主义文学代表、有着"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的美誉的普希金于1828年创作的一篇诗歌。该诗歌的作者由花联想到采花人,从花的枯萎联想到人的生死。枯萎的花因此被赋予新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又和花的命运一样莫测,揭示了"因采摘而夭折,却又因之而永恒"的哲理。《一朵小花》又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同名著作。

我看见一朵被遗忘在书本里的小花,

它早已干枯,失掉了芳香;

就在这时,

我的心灵里充满了一个奇怪的幻想:

它开在哪儿?什么时候?是哪一个春天?

它开得很久吗?是谁摘下来的,

是陌生的或者还是熟识的人的手?

为什么又会被放到这儿来?

是为了纪念温存的相会,

或者是为了命中注定的离别之情,

还是为了纪念孤独的漫步

在田野的僻静处,在森林之荫?

他是否还活着,她也还活着吗?

他们现在栖身的一角又在哪儿?

或者他们也都早已枯萎,

就正像这朵无人知的小花?

(戈宝权译)

赏析

       在一本书中,诗人发现了一朵干枯的、失掉了芳香的小花,面对这朵被遗忘的花,诗人的心中浮起了奇怪的幻想:这花于何时开在何处?是何人为何将它采下?采花人如今又何在?

       这连篇的浮想由一句接一句简洁明了的提问来加以体现,一连串的提问构成了一首诗。这样的一朵花,是会被常人所忽略的;而在诗人的眼中,它却成了一件想象的关联物。诗人体味生活的敏锐、诗人面对万物的温情,由此可见一斑。这也正是诗人不同于常人、诗人之情超乎常人之情的地方。

       普希金有更深入的联想,他在诗的结尾问道:或者它们也都早已枯萎,就正像这朵无人知的小花?

       从花联想到采花人,从花的枯萎联想到人的生死。枯萎的花因此被赋予了生命,而人的生命又如这花的命运一样莫测(因采摘而夭折,却又因之而永恒)。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他诸体皆擅,创立了俄罗斯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提供了典范,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