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阿赫玛托娃诗选10首

(2018-02-03 11:21:35)
标签:

阿赫玛托娃诗选10首

简介

历史

文化

分类: 诗词
阿赫玛托娃诗选10首

 
爱人们的灵魂都在高高的星空安息……
诗/阿赫玛托娃
译/晴朗李寒
 
爱人们的灵魂都在高高的星空安息。
多好啊,没有人可以失去,
没有人可以为之哭泣。这皇村的空气
就是为了再次唱起那些歌曲。
 
湖畔上那棵银白色的垂柳
抚摸着九月明亮的水面。
我的灵魂从过去醒来了,默默地
迎面走到我的跟前。
 
这里的树枝上挂满那么多竖琴,
我的竖琴好像也有一席之地。
而这一小阵罕见的太阳雨,
给我带来抚慰和美好的消息。
 
1921年

扎恰契耶夫斯基第三胡同
 
诗/阿赫玛托娃
译/晴朗李寒
 
一条胡同,接一条胡同……
像用绞索紧紧扼住我的喉咙。
 
莫斯科河上吹来清新的风,
窗子里闪烁着点点的明灯。
 
微弱的灯笼熄灭了——
从钟楼里走来了敲钟人……
 
在左手边——是荒凉的空地,
而右手边——是一座修道院。
 
而对面——这棵高大的槭树,
红色的霞光把它染得一片血红,
 
而对面,这棵高大的槭树
在深夜聆听着漫长的哀怨声。
 
如果我能找到那样的方式多好,
因为我的期限已经临近,
 
最好让我重新蒙上我黑色的头巾,
最好让我喝上一口涅瓦的河水。
 
1940年

 
忧郁的心情就这样飞逝而去……

诗/阿赫玛托娃
译/晴朗李寒
 
忧郁的心情就这样飞逝而去……
——你不必聆听,我说的都是胡言乱语。
 
你不期而至,偶然出现——
本来你与任何约定日期都没有关系,
 
如今请和我多待上一些时间,
你记得吗,我们曾一起到过波兰?
 
那是在华沙的第一个清晨……你是谁?
是第二还是第三?——“第一百位!”
 
——而嗓音仍是这般,一如先前。
——你可知道,多年来我一直把你企盼,
 
盼你回到我的身边,我不快乐,你看。
在尘世我一无所求,
 
既不需要荷马的雷霆,也不需要但丁的歌女。
很快我就要起身去那幸福的河岸:
 
特罗伊还没有陷落,艾阿巴尼还活着,①
一切都隐没在芬芳的云雾里。
 
我愿在那绿色的柳树下打个盹儿,
而这个声音无法使我安宁。
 
那是什么?——是从山上归来的牧群?
只不过凉爽的风还没吹到脸上。
 
或许是神甫走来,手中捧着圣餐?
此刻满天繁星,黑夜笼罩了群山……
 
还是召集人民去开市民大会?——
“不,这是你最后一个夜晚!”
 
1940年秋
 
译注:

①艾阿巴尼,现译作恩奇都,苏美尔人史诗《吉尔伽美什》中的英雄。《吉尔伽美什》讲述了英雄吉尔伽美什一生的传奇故事。被吉尔伽美什压迫的人民们向上天申诉,于是女神阿鲁鲁便做出了第一个神造之人,那便是恩奇都。恩奇都和吉尔伽美什强烈地意识到对方的存在,他们心知有一天定然会狭路相逢。虽然吉尔伽美什一开始对身为他敌人的恩奇都感到恐惧,但是没过多久两人便成为知己,两人共享王位,平等地治理国家。吉尔伽美什和恩奇都一起讨伐了森林的守护者——神兽芬巴巴,成为了世界上最优秀的王,并将所有的财宝收入囊中。丰收女神伊什妲尔在向吉尔伽美什求婚的时候,吉尔伽美什拒绝了。伊什妲尔被吉尔伽美什的侮辱所激怒,她将父神安努的天牛赶到了大地上,以此来作为报复。恩奇都与吉尔伽美什联手对付天牛,并漂亮地将其击退。女神又一次没了面子。伊什妲尔以区区人类居然敢杀死神兽为罪名向众神请求杀死吉尔伽美什与恩奇都的其中一人。她的愿望被众神所接受,于是两人中的一个,即神所造出的恩奇都无法违抗天命,渐渐地衰弱而死。阿赫玛托娃的第一位丈夫古米廖夫曾将其译为俄语。
 
阴  

诗/阿赫玛托娃
译/晴朗李寒
 
一个女人对死亡的时刻知道些什么
奥•曼德里施塔姆
 
你总比别人打扮得漂亮,面颊绯红,亭亭玉立,
为何你从死寂年代的底层浮上心头,
凶猛的回忆在我的面前摇摆,
你透明的侧影在四轮马车的镜子中显现?
当年人们是怎样打赌啊——你是天使还是小鸟!
诗人把你称作莎乐美。①
透过那河水般眼睛的黑色睫毛
柔和的眼神儿顾盼流连,平等看着所有人。
哦,阴影!请原谅我,而明朗的天气,
福楼拜,失眠,和晚开的丁香,
都让我想起你——1913年的美人儿——
让人想起你无忧无虑而淡漠的日子……
而对于像我这样出身的人
不配这样的回忆。哦,阴影!
 
1940年8月9日,夜

译注①莎乐美,一般认为是记载在《圣经》中的古巴比伦国王希律王和其兄弟腓力的妻子所生的女儿。据记载,她帮助她的母亲杀死了施洗者约翰。她的美无与伦比,巴比伦国王愿意用半壁江山,换莎乐美一舞。本诗可能是献给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Lou Andreas-Salomé(1861—1937))。百度百科对她的介绍:俄罗斯流亡贵族的掌上明珠;怀疑上帝的叛逆;才华横溢的作家;特立独行的女权主义者;不守妇道的出墙红杏;为尼采所深爱;受弗洛伊德赏识;与里尔克同居同游。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一位征服天才的女性。

 
诗  
 
诗/阿赫玛托娃
译/晴朗李寒
 
新月如弓。莫斯科河畔。夜晚。
复活节前的一周像宗教游行般缓缓前行。
我做着一个噩梦。难道真的
没有人,没有人,没有人可以帮助我?
 
在克里姆林宫不能生活——普列奥博拉任涅茨是对的。
在这里古老的兽行的病菌仍在蠕动:
鲍里斯剧烈的恐惧,所有伊万诺夫的愤恨,
以及萨莫兹瓦涅茨的傲慢替代了人民的权力。①
 
1940年

译注①:萨莫兹瓦涅茨,俄罗斯的姓氏,也可译为“冒名者”“自封为王的人”。


罗得之妻

诗/阿赫玛托娃
译/晴朗李寒
 
罗得的妻子顾念索多玛,在后边回头一看,她就变成了一根盐柱。
——《圣经•创世记》
 
信守教规的人跟随着神的使者,
他高大而光明,沿漆黑的山岗逃生。
但是惊恐大声地对妻子说:
现在为时不晚,你还可以看一看
故乡索多玛的红色塔楼,
那唱过歌的广场,纺过纱的小院,
看一看高楼上空荡荡的窗口,
在那里你为亲爱的丈夫生下孩子。
她蓦然回首,便被死亡的痛苦封冻,
她的眼睛再也不能顾盼流连;
她的身体化作透明的盐柱,
匆忙的双脚向着大地生了根。
 
谁会为这死去的女人而痛哭?
谁会认为她的死是不小的损失?
只有我的心永远都不会忘记
这个因为一次回眸而献出的生命。
 
译注①:据《圣经•创世记》14:2-3记载,索多玛与蛾摩拉是摩押平原五城中的两个。该五城分别是索多玛、蛾摩拉、押玛、洗扁和比拉﹝比拉就是琐珥﹞。摩押平原在西订谷﹝即今日死海﹞的东南面。13:11-13亚伯拉罕跟他的侄儿罗得分离时,罗得就选择了约旦河平原上的城邑,往东迁移直到索多玛,因为当时约旦河的全平原直到琐珥都是滋润的。18:29-21索多玛和蛾摩拉的罪恶甚重,声闻于耶和华,耶和华要派两位天使去毁灭这城。18:23-33亚伯拉罕为索多玛祈求,神答应他只要那城有十个义人,就不毁灭那城。索多玛城的男同性恋行为可以从两位天使到访的一段故事中看出来。两位天使晚上来到索多玛,正遇着罗得在城门口迎接,便把他们接进家里预备筵席、烤无酵饼。19:4-5可是他们还没有躺下,索多玛城里各处的人,连老带少,都来围住那房子,呼叫罗得说:“今日晚上到你这里来的人在哪里呢?把他们带出来,任我们所为。”19:23-28最后,天使将罗得和他的妻子、两个女儿救了出来,让他们逃到琐珥去。耶和华将硫磺与火从天上降与索多玛与蛾摩拉,把那些城和全平原,并城里所有的居民,连地上生长的都毁灭了。一时平原全地烟气上腾,如同烧窑一般。罗得的妻子不听天使的警告,顾念索多玛,在后边回头一看,就变成了一根盐柱。

 
啊,我知道,当缪斯一袭白衣……

诗/阿赫玛托娃
译/晴朗李寒
 
啊,我知道,当缪斯一袭白衣
走进我狭小的居所,
我灵活的双手会去抚弄
那石头般僵硬许久的竖琴。
 
啊,我知道,当爱情的最后一次暴雨
戏耍罢,飞逝而去,
我会紧闭起锐利的眼睛,为那最好的
小伙,痛哭流涕。
 
啊,我知道,当尝试了那些令人惊讶的风险,
我陶醉于成功的喜悦,
众人很快会用残酷无情的大笑
来回应临终前的祈祷。
 
1925年

舍列梅季耶夫斯基花园 

诗/阿赫玛托娃
译/晴朗李寒
 
像不会痛哭的影子
我将于深夜在这里流连,
此刻,繁星的光芒
正抚弄着盛开的丁香。
 
1926年 舍列梅季耶夫斯基花园

 
雷卡米埃夫人重又变得美好……

诗/阿赫玛托娃
译/晴朗李寒
 
雷卡米埃夫人重又变得美好①
而歌德,还像维特,那么年轻。②
 
1940年代
 
译注:

①雷卡米埃夫人:19世纪初法国上层贵族中一位年轻的银行家太太,她在文化界有很高的地位,她的美貌与聪颖,曾使不少人为之倾倒,许多画家曾为她作画。

②维特: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主人公。德国十八世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歌德的早期代表作,这部作品使歌德由德意志诗人而少年维特之烦恼成为一个世界诗人,小说风行各国,掀起一股“少年维特热”。

 
马雅可夫斯基在1913年

诗/阿赫玛托娃
译/晴朗李寒
 
在你声誉日隆时,我没有见过你,
只记得你暴风雨般的黎明,
然而,也许我今天有权
回忆起那久远年代里的一天。
你的诗句爆发出有力的声音,
崭新的旋律不断涌现……
年轻的手臂不知道疲倦,
搭建起令人生畏的脚手架。
你所触及的一切事物,仿佛
都不再是先前的模样,
那些你要摧毁的——全部崩溃了,
每一个词语中都轰鸣着判决。
你孤身一人,时常愤愤不平,
急切地催促着命运,
你知道,很快你就会快乐满足地
投入自己伟大的战斗。
当你为我们朗诵时,已经可以听见
浪涛澎湃的回声,
雨水愤怒地斜视着自己的眼睛,
你与城市展开了激烈的论争。
一个从未听说过的名字
像闪电射入沉闷的大厅,
如今举国上下都珍爱着它,
如同进军的号角,嘹亮地吹响。
 
1940年3月3—1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叶赛宁诗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