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云门寺阁
孙逖
香阁东山下, 烟花象外幽。
悬灯千嶂夕, 卷幔五湖秋。
画壁馀鸿雁, 纱窗宿斗牛。
更疑天路近, 梦与白云游。
注释:
⑴云门寺阁:指云门寺内的阁楼。云门寺在浙江省会稽县南云门山<又名东山>此寺是当时的一个有名的隐居之地。
⑵香阁:指香烟缭绕的寺中阁楼。即诗人夜宿之处。东山:云门山的别名。
⑶象外:形象之外。
⑷千嶂:千山、群山。
⑸卷:把长薄的东西弯转收拢起来。五湖:太湖的别名。
⑹馀:留存。
⑺纱窗:糊有细密纱网的窗子。斗牛:泛指天空中的星群。斗是斗宿,牛是牛宿。
⑻天路:到达天庭的路。
译文:
云门寺阁坐落在云门山下,繁花盛开如烟如雾,但却有一种超脱尘俗的幽静。到了晚上,悬挂的灯火照映着群山,卷起窗幔,映入眼帘的是如太湖秋水般的夜色。画壁上还留存着鸿雁的痕迹,天上的繁星彷佛停留在纱窗上。这样的景致让人更加怀疑通往天庭的路就在附近,果不然,当天夜里就做了一个跟白云一起遨游天际的梦。
赏析:
《宿云门寺阁》是唐代诗人孙逖创作的描写住宿在云门寺阁的感怀诗。全诗八句四十字。诗人以时间为线索,依次叙述赴寺、入阁、睡下、入梦;又以空间为序,先从远处写全景,再从阁内写外景,最后写阁内所见。艺术结构高超,处处都见匠心。
云门寺在今浙江绍兴境内的云门山(又名东山)上,晋安帝时建,梁代处士何胤、唐代名僧智永等都在寺里栖隐过。从杜甫诗“若耶溪,云门寺,吾独何为在泥滓?青鞋布袜从此始”(《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来看,此寺是当时一个有名的隐居之地。
一、二句以写意的笔法,勾勒出云门寺的一幅远景。首句点出云门寺的所在,次句写出寺的环境氛围。“香阁”二字,切合佛寺常年供香的特点。寺阁座落在东山下,那儿地势高,云雾缭绕。时近傍晚,山花笼上了一层苍茫的暮色,似在烟霭之中。“象外”,是物象之外的意思。用“象外”去形容“幽”,是说其幽无比,超尘拔俗。一座幽静的佛寺便在邈远天际淡淡化出。两句于写景之中兼寓叙事:云门寺尚在远方,诗人此时还在投宿途中。
三、四句所写,是到达宿处后凭窗远眺的景象。这两句对偶工稳,内蕴深厚,堪称是篇中的警策。“悬灯”、“卷幔”正是入夜时初到宿处的情状:点燃宿处油灯,卷起久垂的帷帘,观赏起窗外的夜色。诗人借悬灯写出夜色中壁立的千嶂,借卷幔写出想象中所见浩淼的五湖(太湖的别名)。山与水对比,纵与横映衬,意境极为优美。其实,在茫茫夜色中,任你卷起窗帘或借助于所悬之灯,是看不到千嶂奇景和五湖秋色的,这纯属想象之辞。诗人不为夜幕和斗室所限,而能逸兴遄飞,放笔天地,写出如此壮美的诗句,显示了诗人宽阔的胸怀。而且,这两句诗并非泛泛的写景抒情之笔。诗人以“悬灯”、“卷幔”表示投宿,又以“秋”与“夕”点出节令与时间,并以“千嶂”、“五湖”的高远气象表明所宿处的云门山寺的势派。
五六两句,紧承“悬灯”和“卷幔”,写卧床环顾时所见。看来,这时诗人已经睡下,但一时还未成眠,便游目室内与窗外:墙上,因为年深日久,壁画的大部分已经剥落,只见到尚剩下的大雁;天空,闪烁的群星象是镶嵌在窗户上那样临近。画壁黯淡,足见佛寺之古老,正与诗人此时睡意昏昏的状态相接近;群星在窗口闪烁,象是引诱着诗人进入梦乡。两句分别写出云门寺“高”与“古”的特色。
最后两句写入梦后的情景。终于,诗人坠入了沉沉的梦乡:“更疑”句直承“纱窗”句,因有斗牛临窗的情景,才引出云门寺地势高峻、犹如与天相近的联想,因而在夜间竟做起驾着白云凌空遨游的梦来。“疑”字用疑似的口气将似有若无的境界说出,朦胧恍惚,真有梦境之感。
全诗八句,紧扣诗题,丝丝入扣,密合无间。诗人以时间为线索,依次叙述赴寺、入阁、睡下、入梦,写足“宿”字。又以空间为序,先从远处写全景,再从阁内写外景,最后写阁内所见;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环环相衔,首尾圆合,写尽云门寺的“高”与“古”。艺术结构高超,处处都见匠心。
孙逖
(695-761年),唐朝潞州涉县(今河北涉县)人,孙逖幼时英俊,文思敏速。15岁时谒见雍州(今陕西西安西北一带)长史崔日用,因其年幼,崔日用低眼轻视,令他作《土火炉赋》,孙逖握翰即成,词理典赡。崔日用看后骇然,即为其才气叫绝,相约结为忘年之交。开元二年(714年),他中进士,哲人奇士,手笔俊拨,三科第一,成为朝野尽知的少年状元。授山阴(今浙江绍兴县)尉,迁秘书正字。主考官考功员外郎王邱"降阶约拜",待以贵宾。当朝宰相张说看了他的进士策后,则拍案"心醉",并命儿子张均、张垍去拜访求教,玄宗皇帝也召见奖掖。开元十年、十四年(722年、726年),他又高中文藻宏丽、贤良方正二科,名震长安,拜左拾遗。黄门侍郎李嵩出镇太原,招孙逖为从事,李与蒲州(今山西临猗县正南)刺史李尚隐游于伯乐川,孙逖为之作《记》,深得文士赞赏。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孙逖以起居舍人被入为集贤院修撰,后改考功员外郎。次年,知贡举,主持科举考试,史称其"精核进士,虽权要不能逼",所取多俊杰之士,如杜鸿渐官至宰相,颜真卿为尚书,诗词"超绝群类"的王昌龄,以及李华、萧颖士、赵晔等皆称其为师。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拜为中书舍人。他忠心报国,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其父亲才能出众,便上表玄宗:"臣文嘉之,虽当暮齿,幸遇明时,绵力驱驰,才及令长。臣夙荷严训,累登清秩,频迁省闼,又拜掖垣。地近班荣,臣则过量,途遥日暮,父乃后时。在公府有偷荣之责,於私庭无报德之效。反渐乌鸟,徒厕鸳鸿。伏望降臣一外官,特气微恩,稍沾臣父。"皇帝被感动,优诏奖之,授予嘉之宋州司马,致仕。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孙逖任河东(今山西省)黜陟使,天宝三年(744年)权判刑部侍郎,天宝五年(746年)改太子左庶子。他掌诰八年,制敕所出,为时流叹服�"自开元以来,苏辶顼
、齐瀚、苏晋、贾曾、韩休、许景先及逖,为王言之最,逖尤善思,文理精练,加之谦退不伐,人多称赞。"晚年转太子詹事。上元二年(761年)卒,广德二年(764年)皇帝追封孙逖为尚书右仆射。
孙逖居职8年,还曾任刑部侍郎、太子左庶子、少詹事等职。上元年间病逝。
作品选
赠尚书右仆射。
宿云门寺阁
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
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画壁余鸿雁,纱窗宿斗牛。
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
野烟出炉上,山花落镜中。
晦日湖塘
吉日初成晦,方塘遍是春。落花迎二月,芳树历三旬。
公子能留客,巫阳好解神。夜还何虑暗,秉烛向城闉。
途中口号
邺城东北望陵台,珠翠繁华去不回。
无复新妆艳红粉,空馀故垄满青苔。
同洛阳李少府观永乐公主入蕃
边地莺花少,年来未觉新。
美人天上落,龙塞始应春。
和咏廨署有樱桃
上林天禁里,芳树有红樱。江国今来见,君门春意生。
香从花绶转,色绕佩珠明。海鸟衔初实,吴姬扫落英。
切将稀取贵,羞与众同荣。为此堪攀折,芳蹊处处成。
长洲苑(吴黄武中,此地校猎)
吴王初鼎峙,羽猎骋雄才。辇道阊门出,军容茂苑来。
山从列嶂转,江自绕林回。剑骑缘汀入,旌门隔屿开。
合离纷若电,驰逐溢成雷。胜地虞人守,归舟汉女陪。
可怜夷漫处,犹在洞庭隈。山静吟猿父,城空应雉媒。
戎行委乔木,马迹尽黄埃。揽涕问遗老,繁华安在哉。
江行有怀
秋水明川路,轻舟转石圻。霜多
山橘熟,寒至浦禽稀。
飞席乘风势,回流荡日晖。昼行疑海若,夕梦识江妃。
野霁看吴尽,天长望洛非。不知何岁月,一似暮潮归。
登越州城
越嶂绕层城,登临万象清。封圻沧海合,廛市碧湖明。
晓日渔歌满,芳春棹唱行。山风吹美箭,田雨润香粳。
代阅英灵尽,人闲吏隐并。赠言王逸少,已见曲池平。
立秋日题安昌寺北山亭
楼观倚长霄,登攀及霁朝。高如石门顶,胜拟赤城标。
天路云虹近,人寰气象遥。山围伯禹庙,江落伍胥潮。
徂暑迎秋薄,凉风是日飘。果林馀苦李,萍水覆甘蕉。
览古嗟夷漫,凌空爱泬寥。更闻金刹下,钟梵晚萧萧。
送赵大夫护边(一作送赵都护赴安西)
外域分都护,中台命职方。欲传清庙略,先取剧曹郎。
已佩登坛印,犹怀伏奏香。百壶开祖饯,驷牡戒戎装。
青海连西掖,黄河带北凉。关山瞻汉月,戈剑宿胡霜。
体国才先著,论兵策复长。果持文武术,还继杜当阳。
送新罗法师还国
异域今无外,高僧代所稀。苦心归寂灭,宴坐得精微。
持钵何年至,传灯是日归。上卿挥别藻,中禁下禅衣。
海阔杯还度,云遥锡更飞。此行迷处所,何以慰虔祈。
和左卫武仓曹卫中对雨创韵赠右卫李骑曹
林父同官意,宣尼久骑交。文场刊玉篆,武事掌金铙。
道合宜连茹,时清岂系匏。克勤居簿领,多暇屏讙譊。
美酒怀公宴,玄谈俟客嘲。薄云生北阙,飞雨自西郊。
院暑便清旷,庭芜觉渐苞。高门关讵闭,逸韵柱难胶。
枳棘鸾无叹,椅梧凤必巢。忽闻徵并作,观海愧堂坳。
奉和李右相赏会昌林亭
贤相初陪跸,灵山本降神。作京雄近县,开阁宠平津。
地胜林亭好,时清宴赏频。百泉萦草木,万井布郊畛。
德与春和盛,功将造化邻。还嗤渭滨叟,岁晚独垂纶。
奉和李右相中书壁画山水
庙堂多暇日,山水契中情。欲写高深趣,还因藻绘成。
九江临户牖,三峡绕檐楹。花柳穷年发,烟云逐意生。
能令万里近,不觉四时行。气染荀香馥,光含乐镜清。
咏歌齐出处,图画表冲盈。自保千年遇,何论八载荣。
和崔司马登称心山寺
郡府乘休日,王城访道初。觉花迎步履,香草藉行车。
倚阁观无际,寻山坐太虚。岩空迷禹迹,海静望秦馀。
翡翠巢珠网,鹍鸡间绮疏。地灵资净土,水若护真如。
宝树谁攀折,禅云自卷舒。晴分五湖势,烟合九夷居。
生灭纷无象,窥临已得鱼。尝闻宝刀赠,今日奉琼琚。
和左司张员外自洛使入京中路先赴长安…韦侍御等诸公
忽睹云间数雁回,更逢山上正花开。
河边淑气迎芳草,林下轻风待落梅。
秋宪府中高唱入,春卿署里和歌来。
共言东阁招贤地,自有西征谢傅才。
和上巳连寒食有怀京洛
天津御柳碧遥遥,轩骑相从半下朝。
行乐光辉寒食借,太平歌舞晚春饶。
红妆楼下东郊道,青草洲边南渡桥。
坐见司空扫西第,看君侍从落花朝。
故程将军妻南阳郡夫人樊氏挽歌
德配程休甫,名高鲁季姜。宠荣苍玉佩,宴梦郁金堂。
白日期偕老,幽泉忽悼亡。国风犹在咏,江汉近南阳。
故陈州刺史赠兵部尚书韦公挽词
奕叶金章贵,连枝鼎位尊。台庭为凤穴,相府是鴒原。
世阅空悲命,泉幽不返魂。惟馀汉臣史,继术赞韦门。
故右丞相赠太师燕文贞公挽词二首
海内文章伯,朝端礼乐英。一言兴宝运,三入济群生。
命与才相偶,年将位不并。台星忽已坼,流恸轸皇情。
甲第三重戟,高门四列侯。已成冠盖里,更有凤凰楼。
人世方为乐,生涯遽若休。空馀掌纶地,传庆百千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