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墨之尘
墨之尘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030
  • 关注人气: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棵黄桷树

(2019-06-20 09:18:03)
分类: 随笔

两棵黄桷树

汽车驶进小镇的时候,天也大亮了。清晨的小镇行人寥寥。木板灰瓦的房子一楼一底依街蜿蜒,木板楼与木板楼之间是青条石拼合成的街面,五六米宽的街面条石凹凹凸凸地印着岁月的痕迹。凉街是临河那条街的名字,沿河的木板小楼几乎都是饮食住宿的铺面。马前的羊肉米粉店就在凉街靠近渡口的那头。

走到凉街,看见马前的媳妇秀玲姐已卸去店铺的活动木板门,撑好了凉棚开始她一天的营生。秀玲姐和她老公马前的羊肉米粉店在凉街开了近二十年。前些年,铺子装修,用砖取代了几十年的竹篾泥土墙壁,地面也换成铺排整齐的瓷砖,屋顶还挂了吊扇。不过铺子还是保留了青瓦屋顶、活动的木板门还有二楼的木格雕花窗;铺子进门还是三口灶,两口分别用来煮米粉熬骨汤,可以移动的一口灶只烤千层锅盔。

米粉店换了桌凳,靠近楼梯的一张新木桌上有两盘小菜,红粉粉的是淋了熟油海椒的酸酸脆脆泡菜萝卜,翠绿绿的是蒜泥花椒红油拌好的豇豆条;小菜边上还有一碟切成四片裹了肉馅烤得焦黄酥脆的千层锅盔。坐下一会,满满一碗米粉端了上来,秀玲姐特意在碗里多放了一把羊肉片。每次来这里,都会吃一碗羊肉米粉,这是多年的习惯,这个习惯算算居然有十来年了。

吃罢米粉,收拾了碗筷;坐了一会还不见马前回来,邻桌的两位学生也吃好付了钱背好书包离开。我起身到灶前,对秀玲姐说我去对面山上的寺院里走走,下午再过来。从店里出来右拐约百米,就看到码头的门楼,门洞上方石刻的三个字是“犀水镇”。此刻天清气朗,阳光正好扫进门洞,透过门洞又刚好看到远处山上的一座古塔;穿过一半阴一半阳的门楼,在走过由九块每块长两米宽一米的红褐色条石铺成的路面,往下就是下到码头的七十九级台阶,台阶有些陡,也是红褐色的条石,只不过现在的台阶条石长方有棱,有防滑的凹槽,早几年的台阶虽然也是红褐色的条石,可都已经被来来往往的人和风雨磨的光滑凹圆,全是时光的味道。犀水河很宽,依我的眼力看怎么也有三五十米吧。码头的渡船正在航向对岸,河岸边还有好几条小船漂着等待今天来坐船的游人。

这会是早上,坐渡船到镇上的人大多是学生和来贩卖自己蔬菜的乡民。其实在距离码头大约五六百米的上游狭窄处有桥。一座双拱古石桥十年前因地震受损,被保护起来;于是在古桥的不远处就多了一座新建的仿古廊桥。走廊桥或者走下游的公路桥到街镇花的时间比坐渡船要多许多,码头的渡船在这个世代还是繁忙的很。

头两次来,并不知道对岸山上有座古寺;是马前带了我去,还带我看了码头城墙上从石缝里长出的黄桷树。站在堤坝上仰望这两棵并不高但粗壮的树,一定会被她无数沿着城墙石缝盘根交错到地面满是遒劲与沧桑的粗大根系而震撼,树的枝叶同样繁茂,也和树根一样都与另一棵树有了交织缠绕,故而当地人称这两棵树为“夫妻树”。残存的城墙上独独只有这两棵树,也许树还是种子的时候就约好了这样长大吧。树下墙边有好几位老人闲坐喝茶,马前说小时候他们会在树下躲雨,看蚂蚁顺着树根爬到高处的巢里。

下了渡船便直接上山到犀山寺,还没进寺门就听到僧人整齐的诵经声,虽然听不懂诵唱的是什么,可每次都被诵经的好听人声吸引,也会在击磬声中感受肃穆。安静地听完今天寺院的诵经早课,等僧人走出经堂我便到寺院后,绕过两座高僧灵塔走到一棵据说是元代种下的银杏树;树后有一条上山的小径,顺着小径用去半小时,就看见一座建在孤峰上的名为“犀山亭”的凉亭,上凉亭的石台阶一共九级,阶梯两边都有木扶手,台阶宽度仅容两人并行,可每一级台阶的高度都比平常的台阶高许多,这样做的原因也许是提醒上下凉亭的人小心行走。六角凉亭是木结构建筑,飞椽连檐尽显古朴。这次来发现亭柱上多了一副对联“水弯滩平流千秋佛法、山青峰秀藏万古梵音”。站在亭子里看不到小镇,能看见悬崖下面弯曲奔流的犀水河和对岸广阔的农田。坐在亭子里远望,因为风大没呆多久就下山准备回小镇。在渡船上接到马前电话,让我回去吃午饭。

马前是个中等个头微微有点胖的汉子,上唇常年蓄着黑硬的一字短胡子,头发也是短短的圆寸,一眼看去就觉得他是个实在人。和马前两口子认识这么久,怎么熟稔起来的真想不起来了,可能就是因为他待人的厚道和秀玲姐为人的善良吧。今天来,是马前打来电话说好久没见了让我来聚聚。

傍晚的凉街游人不多,秀玲姐在铺子对面靠河的树下支了桌凳。桌上摆着一盘卤猪肘、一盘拌黄瓜、一碟椒盐花生,马前一早去河边买来的野生河鱼,现在被做成酸菜鱼盛在盆里,桌上还有一盘羊肋条,是秀玲姐按我的习惯做的手抓羊肉。马前抱着瓷坛告诉我说这酒是从贵州带来存了十年的老酒。看他们两口这么高兴,一定有喜事分享。果然,马前说准备把铺子交给弟弟和弟媳打理,他想带媳妇去北京上海看看大都市,还要去青岛看看秀玲姐的妹妹。说着倒了一杯酒给秀玲姐,说秀玲姐嫁给他这么多年,从没带她出去过,现在想补偿一下。放下酒杯的秀玲姐眼里有泪花,这个场景和多年前的傍晚小聚一模一样。

那年马前对我说起往事,也是倒了一杯酒让秀玲姐喝,也是如此深情地看着眼中有泪花的妻子。秀玲姐嫁给马前两三年后一直没有怀上孩子,最后去了省城医院才确定秀玲姐没有生育能力。那时的马前很想离婚,因为父母又不能开口,憋了好久决定离家去深圳打工,想等秀玲姐来开口说这事。在深圳建筑工地一干就是一年半,期间给家里写信从没有问过秀玲姐一句。工地停工后,要好的一位工友让马前跟他去老家贵阳开羊肉米粉店。半年多时间,马前学会了做羊肉米粉,本想继续在贵阳干下去;可爹妈的多次催促还是让马前回了家。

到家以后,马前才知道秀玲姐的父亲已去世,秀玲姐一直不让马前的父母告诉马前。去年小镇开始打造旅游,马前的弟弟和弟媳去工地做工,不曾想一次意外,弟弟自己伤了腿落下残疾。父母写信催他但没有明说此事,所以马前根本不知道家里的变故。后来秀玲姐用父亲留下的一笔钱买了一辆翻斗拖拉机在工地拉沙石,帮马前的弟弟还治疗腿伤欠下的债。马前的爹妈都给秀玲姐说过马前离家这么久,如果她想离婚,他们理解她。可秀玲姐就说了一句等马前回来再说,其他什么话都没有说。还是一直侍奉着公婆,照顾马前弟弟的两个孩子和自己的妹妹。

到家的当晚,秀玲姐给马前买了卤菜买了酒,饭桌上马前的爸妈和弟弟弟媳说了很多家事,可秀玲姐和马前没有说一句话。家人睡下后,马前说他坐了一夜,想了一夜。第二天,看到秀玲姐说了回家来对她说的第一句话:我进城去,晚点回来。马前到城里给家人各买了衣服,给秀玲姐买了一套衣服一双鞋还买了一枚戒指。回到家把东西交给秀玲姐,让妻子拿去给家里人。晚上,马前很认真地把戒指给到秀玲姐的手上,说自己不走了,在家好好过日子,计划用秀玲姐父亲的房子开家米粉店。

马前带我去寺院的路上对我说,他一直没有对妻子说过对不起,这三个字在心里,现在好好和她过日子;因为怀不上娃娃嫌弃过妻子,现在知道自己娶回来的老婆是个宝。等凉街的房子租约到期,马前就去收拾张罗着开了米粉店。随着交通越来越好,小镇天天都有游客,米粉店的生意当然也兴隆。开店的那年,秀玲姐的妹妹考上大学去了青岛,毕业后留在青岛工作。马前两口子供完妹妹读书,又帮马前弟弟的两个孩子交学费管生活,两个孩子也很懂事,放假回家不用大人吩咐都去店里帮忙,现在也大学毕业,一个到省城打工,一个在镇上的银行工作。

又倒了一杯酒,马前问我下午去看的房子如何?他想明天我陪他去交定金,下个月交了房装修完,他就和秀玲姐去旅游。等他们回来就可以住新房享福了。小镇的夜有微风,青石板的街上经过了太多的故事,马前的故事还在继续。望着双颊泛着酒红的马前,还有她朴实的妻子,我想起码头城墙石缝里长成的那两棵树,两棵取名夫妻的树正在夜色中被风轻拂,享受着夜的清凉和安适。

两棵黄桷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