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发酵面食进行到底
(2011-05-07 21:25:59)
标签:
杂谈 |
“是什么让钟总选择了面食这个行业?”这是我提出第一个访问题目。
“几年前,在报纸上看到一个营养学博士说的一句话,一直影响我到现在。他说:中国人的馒头、包子,就是中国人自己的面包,中国面食必将发扬光大!就是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当时做贸易的我。贸易商一直是个中介商,靠资金、信息、服务取胜,我做了一些年总是感觉自己悬在空中,生怕有一天我的上游或者下游突然断裂,那我就从空中掉下来了,所以我在心里一直在寻找一个实体经营的基点。”
“是这句话把我的思维焦点聚集到面食上来。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我没有马上转行,我按住自己激动的心,我要更多的了解面食这个市场、这个行业,否则我没有勇气去选择。我开始关注各种媒体上对面食的介绍和报道,只要有信息我就收集起来,我就自己买机票去看、去核实。比如:我到过山东牟林了解当地人们依靠馒头房致富的事,我到过江镇、我到过监利等,他们都是通过做面食作坊或者连锁店走上自强之路。随着我了解信息的增加,验证信息的增加,我的信心足了!”
“那你是怎么与安琪结缘的?”这是我很想知道的问题。
钟总说:“说来也巧。有一天我隔壁商铺做食品的大哥对我说,你不是想做面食吗?安琪公司在办培训班,你看这报纸上有。他递给我一份《中国安琪》,我一看《中国安琪》名字取的来头不小,应该是个企业的报纸,精致、协调。我开始阅读培训班的信息,也顺带阅读报纸上所有的信息。上面讲了很多发酵面食信息,其中一些观点与我多年前看到博士的话一致,甚至更加具体化,就是要共同来推动中国发酵面食的发展,为提高人们饮食主食的质量贡献力量。于是我没有思考,也不需要理由的记住了安琪公司,迅速报名参加了培训班。
“在安琪你收获了什么?”这是我顺理成章的问题。
“在宜昌的一周,我从一个对面食技术什么都不懂,也什么也不会做的梦想者,变成了一个可以自己把馒头做熟的人。我学习到了发酵面食的发酵原理与特点,也初步了解到了酵母的奥妙。”
我们没有打断这个话题,“其实我在安琪特别重要的一点。”一下子把我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过去了。钟总接着继续说:“是在安琪我知道了馒头是有故事的,是从三国时期就有了,或者在这以前就有了。这使得我对要从事的实体经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做的产品或者五润的商品是个可文化、可追溯历史的商品。这样就是件有意义的事情了,我的产品会有品牌,我将跟随安琪公司,发展好自己的企业,把发酵面食做大、推广开。”
从安琪回去后一月,钟总在厦门开了第一家店;三月后,一次性开了五家店,六月后成立厦门五润餐饮食品有限公司,有了中央工厂,开了十五家店铺,统一进行配送销售。
厦门的部分市民已经可以在自己的身边看到五润大包,一块五一个,是其他人的2倍,但是愿意去排队购买。我们也到市内的几家店铺随机看了,店面进行了统一的包装,宣传的口径也是一样的,每到一个地方都是排队买的。店员将中央工厂配送来的一加热就可以出售了,现场售卖很快。于是我也禁不住买了两个,吃起来真的不错,细腻中带着韧劲,清香中带着麦子的味道。我一边吃,一边想起了馒头、包子的故事,想着那个博士的话,想着钟总的故事。“发酵面食一定会发扬光大!”
“那你接下来有什么计划?”这是我问的第四个问题。
钟总说:“接下来我要在2年内开店100家,实现100家的店铺销售,要将店铺开到厦门的每一个角落。更重要的是,我要请你们帮助来宣传馒头、包子的故事,宣传发酵面食的优点,让我们更多的厦门人了解到发酵面食的益处,我的生意也会更好。我现在已经在接触一些策划公司,将对公司所有门店、所有员工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让大家都要做馒头故事的传播者,馒头文化的践行者。”
“多向安琪公司学习,多与安琪公司交流,不断的开发新品种,每年或者一些重要的节日推出一些新的花色,辅之中国节日文化的宣传,让厦门的市民到五润来买馒头、包子,不仅仅买的是吃的,还有学的,可以感悟、可以回忆的东西。”
“非常感谢安琪对我们五润的帮助,你们的面点大师多次到工厂进行辅导,尤其是我们中央工厂刚开始时,问题很多,你们公司的技术服务人员都帮助我们解决了。与安琪公司真的有缘,有时候在想我们有共同的梦想,安琪公司的是大梦想,是一艘大船的船长,我们五润就是这个梦想船上的一个船员。为了我当初的梦想,我愿意与安琪这样的公司一起将发酵面食进行到底!”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溜走,我们不得不结束今天的交流。在钟总的挽留中我们也是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厦门,因为在下一站还有一个个从事发酵面食的朋友在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