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读四书-孔子的故事

标签:
油价武训传杜甫很忙清明节愚人节 |
分类: 儒学修养 |
孔子的故事
一、幽默大度的孔子:
达巷里有人说:孔子真是伟大啊,学问广博,可惜没有使他树立名声的专长。孔子听了这话,身边还围着一圈学生呢?面子咋整?于是孔子对弟子们说:我干啥好腻?是去驾马车呢?还是当射箭手呢?我还是去赶马车吧!
恒曰:“子“的幽默反映的是“子”的大度。
二、谦虚睿智的孔子:
孔子说:我小时侯贫贱,因此学会了不少技艺。君子会有很多技艺吗?不会很多的......我有知识吗?我没有知识。有一个边远地方的人来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我从他提问的问题的正反两头去探求,尽了我的力量来帮助他。
恒曰:
子知:学海无涯学无止境;
子知:掌握方法论很关键;
子知:验算用来解决问题;
子知:保持心空方为大学;
三、《中庸》中的修齐治平:
君子所持中庸之道,作用非常广泛而且本体非常精微。匹夫匹妇虽然愚昧,但是轮及日常生活道理的精微之处,那是即使是圣人也不知道的奥秘。对于日常道理他们 也能够实行,若是达到这些道理的最高标准,就有即使是圣人也不能达到的地方。君子所持中庸之道,开始于匹夫匹妇之间,达到最高境界,便彰明于天地之间,到 处存在。
恒曰:其中的意涵与修齐治平理念很接近
四、差点儿移民的孔子:
孔子想到九夷去居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鄙陋,怎能居住?孔子说:有君子居住在那里,怎会鄙陋呢?
这本来是孔子谈修养的,是说一个人有了良好仁德修养,是不怕外部环境艰苦的。但是,我从中看到了一些历史性的东西:孔子要住的九夷是哪里?我在《山海经》 考证的时候写过“夷”的造字本意其实是指东南亚及其东部的太平洋岛屿,这也是公元前1000年之前的古代历史时期亚洲蒙古利亚人种不断移民的路线,在周朝 之前有过两次移民潮,在周代到秦汉时期曾经出现了第三次移民潮。
孔子也差点儿移民九夷
恒曰:孔老夫子差点移民到鲁国国外。
五、孔子与学生纯洁的师生情谊:
孔子生病,人之常事,但是这次病得稍微重了点儿。子路就想让孔子学生充当家臣做准备,后来孔子身体素质好病又好了。孔子知道这事情后就说啊,我不是大夫所以就不能逾越周礼,我宁可让学生办这事情也不用家臣,难道我的学生会把我扔到路上吗?
恒曰:师生之谊是人类最纯洁的社会感情之一,攒一堆钱不如教几个好学生更有用。谢谢老师们!
六、孔子从自然界格取的辩证法哲学:
孔子感叹说:有只长苗而不开花的吧?有只开花却不结果实的吧!
恒曰:孔子用格物致知的方法从自然界悟到的这个原理是符合辩证法哲学的:
1、量变到质变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
2、内因外因共同的作用才能最终结出果实。
七、孔子借松柏咏叹志向节气:
孔子说:天气冷了,然后才能看到松柏的叶子还是青绿的啊!
恒曰:后世有松竹梅岁寒三友之谓恐源于此,所谓家贫知友国难知节,可是孔子也许还看到了即使天气温和的时候,松柏的叶子的青绿色也是最浓深却又最柔和滴,就这样一路平淡地走过春夏秋冬看尽花开花落雨雪炎凉又何尝不是一种更深沉的气节?
八、陕西方言“乡党”源自《论语》:
孔子于乡党也就是本乡的地方上,非常恭顺,好象不太会说话的样子。他在宗庙和朝廷里,说话明白而流畅,只是说的很谨慎。
恒曰:孔子说话很注意对象和场合,对乡邻很低调,是乡土味儿的“德”。
同时,我之前在写散文《广东大汉》时就写过中国的很多地方方言里记录了许多中国古代文言词汇,其中一些甚至是曾经的“官话”或“圣言”,是中国语言的活化 石,陕西方言“乡党”就源自《论语》。所以我在《何谓文化》中强调一点:中国人其实天生就是有一些“文化”的,这决不是为国人脸上贴金,只是很多国人自己 还没有意识到而已。所以"乡音未改鬓毛衰"是"有文化"的一种表现,不仅仅因为这是一首好诗。
发现自己有时候也是自我教育的一部分,其中的哲理在于学习其它先进文化的同时一定不能丢了自己文化的“根”。
九、孔夫子其实也喜欢唱K拉OK:
历史上真实的孔夫子其实一点儿也不迂腐,相反是一个很有生活情趣的周代达人。孔子注重生活的艺术化,而且也是一个音乐爱好者,也会向他人学习音乐。
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请他再唱一遍,然后自己又和他一起唱。这和我们今天的人唱K拉OK学习新歌的过程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我们面对的是机器。
我们后面还能看到孔子的一些行为即使放在今天仍然算得上“潮范儿”。
恒曰:两千多年是很长的时间吗?是也不是!只要涉及到人性,历史其实很短,“大家都是人”这话极普通又极深刻。
十、孔子是很有品味的着装达人:
孔子的着装大小颜色样式材质搭配有着自己的一套规则,巨细无遗,体现出着装对礼的直观诠释。
不用青中透红或黑中透红的布做镶边;红色和紫色只用于正式场合不用做家居;夏天穿葛布衣服还要套在外面;黑衣配羔羊皮袍白衣配鹿皮袍黄衣配狐皮袍;非上朝 的礼服都要经过裁剪;羊羔皮袍和黑色礼帽都只能用做吉服;居家穿皮袄较长右边袖子要短一些(取物方便);睡觉一定要有小被长度是身长一倍半(我说我睡觉总露出脚呢?原来不是个儿高而是没看论语智慧矬啊!)......
你发现了吗?孔子是习惯使用右手比较多的人。
恒曰:着装既能体现出礼,也能体现出对别人的尊重,同时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你的着装尤其是颜色可以影响到别人的情绪,所以我阴天穿颜色鲜艳一点的颜色 如紫色,而阳光明媚尤其是溽热的天气我会穿冷色调的衣服,这算着装的大数据应用或蝴蝶效应吗?如果大家都能遵守这个规则,那每当天气阴郁有些敏感的人心情 忧郁的时候满大街都是亮丽的颜色是否可以为我们中间的隐性忧郁症患者带来一些明媚快乐呢?也许威廉姆斯就不舍得走了呢?
十一、儒家某些礼仪与西方惊人一致:
孔子啊,即使是吃粗米饭蔬菜汤,吃饭前也要先把它们取出一些来祭祀一番,而且祭祀要像斋戒时那样严肃恭敬。
恒曰:在西方宗教中有这样的内容:......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和孔子提倡的儒家礼仪何其相似。这其实说明一点,在人类的基本感情深处,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知足”与“感恩”都是积极的正能量。当然,其中蕴涵的珍惜粮食饭菜尊重劳动成果的部分也是人类智慧精髓,翻翻历史,人类就是一路追着食物进化到今天的(吃货找到历史层面的理论依据了),你说该不该珍惜?
十二、以身作则以人为本的孔子:
孔子有两段故事:一段是马厩失火了,孔子退朝回来后,之问伤到人没有没问马怎麽样了。另一段故事是:孔子的学生颜渊过世了,孔子说上天是要我的命啊!并且孔子对颜渊和对待自己的孩子孔鲤一样。
恒曰:孔子的这两段故事以及其它许多事例都充分阐释了孔子深谙人性,懂得以人为本以身作则是践行“仁”的一部分,更重要地是孔子对于自己的学生有着真实的情感,否则孔子是不会得到诸多学生的真心尊重的,也不可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老师!
十三、孔子生命观中的人文情怀:
在孔子的经典言论中,下面这段话是比较著名的语句之一: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
恒曰:圣人齐,哲思以齐,不迷思矣。孔子更注重地是“礼”的仪轨所体现出的人文情怀。
十四、从孔子学生中的父子看教育观:
孔子和字路曾皙等几个人有过一段对话,主要讲人要塌实谦虚,很有道理。我注意到曾皙是孔子另一个著名学生曾参的父亲,对曾皙顿生敬意。我们有太多父母,或因省心或因时间或因不懂而不惜金钱将孩子扔进某所学校,希望孩子出来就是一个社会英才。其实,无论道德还是情商都是与家教分不开的,学校只能完成教育的一大部分,一个健全的孩子和父母家庭教导是分不开的,所以反思教育的同时别忘了反思父母在教育中的角色作用,同时父母在将孩子送进某所学校前必须对课程设置内容进行了解。总之,父母教育孩子前先得教育自己,曾皙曾参就是例子。
恒曰:孩子的品质中的道德和才能中的情商都与爱心有关,而爱心与情感有关,情感又与父母家庭有关,因此不仅教育与父母直接相关,同时父母教育孩子前应先教育自己或者如果条件允许和孩子一起成长那才是孩子的福气啊。
十五、孔子从农业生产中悟出的哲理:
孔子家语中有一段话:人情者,圣人之田也,修礼以耕之,陈仪以种之,本仁以聚之,播乐以安之。
孔子把“人情”比作“田地”,用农业耕作收获储藏的整个农序来比喻“修礼陈仪讲学本仁播乐”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子在两千多年前就会使用我们当代人经常使用的流行词“心田”。
恒曰:孔子喜欢格物致知,在儒藏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例子,我们说最好的诗是平淡中见神奇,其实最深的哲理一定就寓于你周边这个运行不悖的大千世界。"心"即是"田","田"即是"心"。
十六、浅论国学在和平时期的意义:
一个家庭在刚刚建立时,因为有甜美的爱情所以很容易圆满,但是当时间冲淡了感情需要的更多是包容耐心修养坚持;一家企业在创业初期时发展会很快,许多成功企业在大激荡时代抓住机会踏对几个关键节拍可以得到爆发式发展,对创业成功者而言“抓机会”与“爆发力”是很关键的两个因素而在全球化速度开始放慢的当代大环境下对守业者而言要面对的可能是漫长的缺少好机会的时期同时却要持续防止因为大而难掉头的船被时刻卷入旋涡因而对视野、耐性和细节的要求更高更久因而才有了守业难之古训.....
因此,对和平时期守业者素质如战略视野耐性修养功力细节要求比创业者还要高很多(1),其中一部分能力是需要精深教育的,国学中的一些东西经过提炼(这一点很重要)可以为守业者打下牢固根基(2)。
恒曰:我们要努力避免地是老祖宗的好东西没继承好别人的好东西也没学透 。
十七、孔子版地缘政治理论:
十八、孔子的朴素动物保护主义:
十九、孔子也是围脖使用者之一:
二十、孔子是食品安全专家:
二十一、儒学中的谨慎观坚韧观:
二十二、儒学的包容并蓄:
二十三、孔子版统计分析:
二十四、儒家中的六经各自的作用:
二十五、中国人重视治史的深层原因:
二十六、孔子的男女关系尺度:
),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当然孔子并没有对南子有何指摘,只是对自己提高自律,不算虚伪!
二十七、孔子关心天下大事:
二十八、孔子对待疾病的豁达:
二十九、孔子践行的以人为本:
三十、儒学与投资的共通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