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甲骨文金文书法要诀
(2012-03-14 08:41:31)
标签:
两会刑诉法剩女刘翔雷锋 |
分类: 儒学修养 |
中国传统书法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成熟而有效的书法要诀,比如:落、行、折、提、按、旋。
这些都是中国历代书法家经过长期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其实,秦代小篆是一个分水岭,从此中国文字出现了一次大的转折:从写实走向符号。
秦代小篆之前的商代甲骨文和周代金文其实可以认为是图画文字,我们现在通常称为象形文字。
了解了一种文字的本质是论述这种文字书法要诀的基础,研究书法要从文字起源入手。
前一段时间,去看一个拍卖预展,其中就有甲骨文金文的书法。
入门就是吴大徵先生的象形书法,大家的书法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然后知道如何落笔,吴先生的书法不敢妄评,但那就是原汁原味的象形文字的感觉。
之后,又出现了几幅其它的像象形又像中国传统书法挥墨风格的书法,其中出现了对联形式,还有的笔法似行书又似楷书。
我的结论:除了吴先生那幅象形书法,其它象形书法基本没有收藏价值。
建议拍卖公司邀请甲骨文金文专家做该领域评估师,书法这种东西对文字的功力要求甚高。
甲骨文和金文是一种刻画在硬物上的文字,使用的是刀笔。
这决定了这种文字的创作要诀与中国目前传统书法要诀有着截然不同的艺术审美,目前中国传统书法的一些东西和甲骨文金文的艺术审美是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比如:目前中国传统书法的有效要诀中的 “提按旋”绝对不能用于甲骨文金文等象形书法。
甲骨文和金文应该有与秦代小篆之后的中国书法有着不同的艺术审美和书法要诀。
长期研究甲骨文和金文的缘故我爱上甲骨文金文书法,我通常用一种最笨的办法通过文字研究历史,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写,在书写中细细揣摩甲骨文和金文的本意。
目前对甲骨文和金文的许多解读是不准确的,但这事儿得慢慢来。
甲骨文和金文是目前中国文字的“根”,也是蕴藏中国历史密码的文化的“根”,不得不察!
甲骨文和金文书法是我研究先秦夏商周甚至更早历史的重要载体文字的副产品。
总结甲骨文金文书法,我感觉可以总结为七个字:画、慢、重、小、骨、糙、神。
“画”
“慢”
“重”
“小”
“骨”
“糙”
“神”
(对要诀空白部分感兴趣的亲们,请关注恒善树书院后续文章)
我把这种甲骨文金文书法艺术的风格命名为:“中国古代金骨刀画书法”。
恒善树书院创立了这样一个书法艺术流派及其要诀,并且为之确立一个清晰的鉴定标准。
重要的是,通过”金骨刀画”书法,我们可以从中国文字起源这个独特视角对我们中国文字书法进行整体系统地审视。
”金骨刀画”书法为中国书法的演变建立一个完整的逻辑闭环,中国书法从商前、甲骨、金文、小篆、隶书……直到“刀画”书法,我们的书法从图画起源又回归图像。
王羲之、怀素等等这些书法大家找到了某个点的内在规律,是在这个逻辑闭环的某一个演变点上达到了高峰,我们梳理出这个中国书法的闭环,目的是让中国的书法爱好者从历史角度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然后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法突破点,从而更好的“百家争鸣”完善繁荣中国传统书法,最终让更多的人在更多的点达到那个点的最高峰。
其实并不是我们已经存在了千年以上的文化就不是当代艺术,中国书法中的某些历史流派和基本笔法如楷书和“刀画”中的“刀”字一样,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当代艺术思维。用毛笔这种最柔软的工具,写出从最柔软到最坚韧锋利的书法,这不但是当代艺术的手法,而且包含着“大哲学”。
建立起一个逻辑闭环是为了理清我们自成的一个体系,而为中国书法与西方当代艺术搭建一座桥则是帮助我们中国书法融入当代艺术殿堂。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只要找到正确的桥梁,没有不能融入世界的区域,"通"往往意味着共赢。
中国书法目前总体上还是处于华人文化圈,其实从吸收扬弃商前、甲骨、金文、小篆及其它中国传统书法开始,”金骨刀画”书法的“画”字完全可以在中国书法和当代艺术之间建立一座桥梁从而融入当代艺术板块。同时,这可以帮助我们改变静止直线的思维方式。
一方面这可以帮助中国书法家以当代艺术的形式走向世界,另一方面中国书法可以从吸收借鉴其他形式当代艺术完善自身。
这可以让我们自己和世界更好的理解中国书法究竟是什么?
因为地球是圆球体,因此任何人在任何一个点,所处的位置其实都是世界中心。
中国人不仅要从市场精神层面意识到这一点,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有创新创造创业的意识,每个国人的创造价值将使我们这个国家更富有价值,这种价值的创造是将会惠及全世界的。
把1变成2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变长变大,一种是变精变细。
大是一种战略,小也是一种战略。
如果大小结合,则1会变成4。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