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孩子栽下一棵“问题树”

(2014-01-17 08:17:35)
标签:

教育

分类: 品格教育
与孩子栽下一棵“问题树”
作者:小猴老师

    二零年代初期,很流行那种“智力问答”式节目。“正大综艺”、“东芝动物乐园”,以及后来的“开心辞典”,参与者和观众都调动出全身细胞,试图多多给出正确答案。
    人类热爱知识,尤其是孩子们,这几乎是一种本能。他们的头脑就像吸收力极强的小海绵,在内心不断绘制有关这个世界的辞典。我们的教育十分注重孩子的知识储备,大大小小的考试几乎都是针对这种知识储备能力的,但还有一种与之相关的能力,我们的教育却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提问能力。
    前几天到一个美国牧师朋友家作客,主人邀请共进晚餐。在饭桌上,主人夫妇向我们介绍了一个他们的家庭传统,就是他们的四个孩子会分别向客人提问,试图对客人增加了解。这四个孩子年龄最大的十四岁,最小的九岁,都能落落大方地提问,“你们从哪里来?”“你们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信仰?”……并全神贯注地听客人讲话,直到自己吃完饭后,礼貌地问:“May I be excused?” ,再离开餐桌开始做功课。
    离开朋友的家,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对于孩子,最好的学习材料是什么?其实,就是这个世界。任何一本书都不及他们所亲历的人与事带给他们的冲击或滋养。刚出生的婴孩看似没有学习能力,他的头脑却已经从周围大人的谈话中获得了全部的语言知识,并且咿咿呀呀地投射到他所看到的世界;刚学会认字的孩子不会念书,但是会努力念出他所看到的每一块标牌的名字。对于孩子,没有“未来”与“过去”,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here and now(此处,现在)”,所以他们的注意力所及之处,就是他们最好的学习材料。美国牧师夫妇的家庭传统最让我欣赏的一点,就是他们抓住了孩子“here and now”的注意力,用他们所关注的现实世界作为他们的学习材料,并且让他们学会发问,从而能够挖掘这种随处可见的学习材料。
     中西教育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是对孩子提问能力培养的态度。在美国的某个早期教育中心,对孩子们有七项能力的训练(Already Ready, Katie Wood Ray& Matt Glover, 2008, P22):
     1. Problem Solving and reasoning 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Questioning and problem posing 提问能力
     3. Keen observation--Gathering data through all the senses 动用多种感官观察、收集数据的能力
     4. Imagining, innovating and responding with wonderment and awe 想象、创新和欣赏的能力
     5. Intellectual risk-taking 接受挑战的能力
     6. Thinking interdependently 团队思考能力
     7. Persistence 坚持的能力
     这七项能力没有一项与具体某领域的知识相关,却都针对孩子从周遭世界自主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在我所工作的国际学校,每个教室都挂着一棵中文或英文的“提问树”,比如以下这一棵:
     问题分为“地上”的问题和“地下”的问题,显而易见,地上的问题属于封闭式问题,答案是比较狭窄的。但是地下的问题属于发散式问题,需要深一层的思考。教室里挂起这张图片,就是对孩子随时发问的一种提醒。比如,孩子每天早上会分享一些新闻,但知道新闻并不是活动的全部目的,孩子们在听过新闻后,需要针对事件提问。在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不知道该如何问出好的问题,这时候,“问题树”对他们的帮助很大,这些提问语帮助他们思考,究竟可以怎样通过问题进一步挖掘日常所见所闻,让这个世界成为自己的教科书。
     
     让孩子学会发问,就像教孩子使用勺子。在他们学会使用勺子之前,大人要不断喂他们吃饭,他们可以吃得很快、很多、很好,但是如果不喂,他们就会饿死。当孩子学会发问之后,整个世界都会成为他们的学习材料,开始,他们的勺子颤颤巍巍,无法提出好问题,获得太多信息。但随着慢慢锻炼,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好,整个世界就变成了他们的学习乐园。正如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孩子的心里播下一颗问题树吧,耐心等待,终会开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