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种子,泥巴手——西方孩子的野外学习散记
作者:小猴老师
(本文已发表于《孩子》杂志2013年09期总145期)
http://s3/bmiddle/632c2cffte07089b0f0c2&690
读过《窗边的小豆豆》的朋友,一定对“散步”这一节印象深刻。
“老师在早晨第一节课的时候,把一天里要学习的知识全部写在黑板上,如果大家都非常努力,上午就能把一天的学习计划都完成了的话,那么下午一般就可以去散步。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在这一点上都是一样的。”(《窗边的小豆豆》黑柳彻子南海出版公司
2007:44)
最初的人类诞生在长着各种奇花异草的伊甸园,年幼的孩子也需要大量时间在大自然中奔跑、跳跃,锻炼身体的机能,自然而然地认识这个世界。就像小豆豆和她的同学,在散步的途中,满眼都是金黄的油菜花,老师自然提到了雄蕊和雌蕊的知识。他们目睹蝴蝶帮助花儿开放,内心就像一块小海绵,从视觉、嗅觉、触觉各个方向吸纳着造物主在这个世界里埋藏的信息,心中满满的都是对自然美的惊叹。
但是,现在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城市将孩子关进一个铁丝笼,孩子距离真正的自然越来越远了。但在很多西方国家,孩子必须要被“放逐”在自然中学习,比如在新西兰,儿童野外学习是一个专门的课程,有着非常完善的大纲;在美国,野营也是儿童做得最多的活动,不论是住帐篷还是住小木屋,都要把孩子全身心地浸泡在自然里,练习生存能力。其实,和大人一样,很多在都市里长大的孩子也不适应野外的环境。“蚊子、种子、泥巴手”三个关键词,记录了一群五岁的西方孩子在野外学习中的有趣片段。
蚊子
今年四月,草木萌发,我们常识课的“生长”单元开始。学习植物生长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呢?当然是在户外亲自观察、播种喽。由于我们学校在山上,孩子们接触自然的机会比较多,也曾经像小豆豆那样,在山路上散步、玩耍,张着大嘴吃惊地望着手掌一样大的花蝴蝶,近距离仔细观察被虫子咬烂的绿叶,但是亲自播种还是头一次。在学校的花园里,我们垒砌了一块小花池,孩子们欢呼雀跃,巴不得立刻就撒下种子,让花池中长满鲜花和青菜。
终于盼到了播种的那天,孩子们带着巨大的浪漫主义期待来到花园,但与现实主义迎面相撞。首先,天气酷热,孩子们平时在清凉的空调房里呆惯了,在这样暴晒的花园,没有一会就热得满脸通红了。最大的死敌,还是蚊子,虽然大家都喷上了驱蚊水,但蚊子猝不及防、无孔不入地猛攻还是让孩子挂彩了,孩子们开始抓痒,也有些烦躁。
其实,我很高兴看到孩子有这样的反应,因为这才是真正的自然。美丽的花草里,有跳舞的花蝴蝶,也有咬人的花蚊子,就像伊甸园中有可以充饥的美味果子,也有为人类带来死亡的善恶树的果子。这些真实的体验,让孩子对自然的感觉不再限于那种“人造自然”(度假村、园艺室……),只有学会用奔跑避开蚊子的攻击,才能以后学会用智慧避开更大的凶险。
播种之后回去的路上,有的孩子抱怨道:“我不喜欢花园,有那么多的蚊子!”我说:“你是不是这个意思——你喜欢花园,但是不喜欢花园里面的蚊子?”孩子马上说是,更多的孩子都叽叽喳喳地说起来,“我喜欢花园,但是不喜欢蚊子!”在之后的几周内,我们每天都要下楼浇水,虽然孩子们还会时常抱怨炎热的天气和可恶的蚊子,但我知道,他们内心爱着花园与小种子。
种子
孩子们接到小种子的那一刻,神情专注,眼睛闪着光,小手轻轻地捏着,好像生怕用力大了,种子就会捏碎了,连平时最淘气的孩子都不例外。
首先,我做示范:“咱们要先挖一个小洞,然后把种子撒进去,然后把土盖上,就像盖上被子一样。”
于是,孩子们开始用小铲子小心翼翼地挖起来。“看!这里有一只虫子!”一个孩子吃惊地大喊起来,几颗小脑袋立刻凑了过来,一只肉团团的小虫子不知所措地躺在地上,身子弯成一个圈圈。“为什么小虫子在土里?”他们问,我说:“因为冬天天气寒冷,小虫子就钻到地下冬眠,睡整整一个冬天,春天才出来呢,也许你们把这只小虫子叫醒了。”孩子们又张着大嘴望了小虫子一会,似乎在想:“为什么要睡整整一个冬天呢?”
这时候,又一个孩子指着地上一团一团的泥土色东西嚷起来:“看这是什么?”我说:“这是蚯蚓的便便。”孩子们立刻捏着鼻子大叫起来。我说:“你们知道吗?蚯蚓的便便可是好东西,它的便便可以让花草都长得更好,是一种天然的肥料。咱们快把这些便便留在咱们的小种子身边吧。”孩子们都赞成,但还是不太敢用铲子碰蚯蚓的便便。
在播种和之后每天的浇水过程中,我们还聊过很多,比如蜘蛛吃蚊子、植物的根茎叶、蘑菇的有毒和无毒、植物和杂草的区别。我知道,造物主正在用这座花园调动孩子各个感官的学习能力,向孩子们展现着这个世界的奇妙美丽。
泥巴手
“老师你看!”
一个惊恐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我一看,一个白白净净的小女孩正在指着自己的手,手上既没有虫子也没有划伤,只有一块湿哒哒、黑乎乎的泥巴。
第一次去花园,孩子们这种反应不少见。有的孩子袖手旁观,只看着其他人拔草,自己犹犹豫豫不知道从何下手;有的孩子不愿意摸铲子,觉得铲子上都是土,实在太脏。第一天的劳动结束后,我问这群汗流浃背的孩子:“你的手脏了吗?”几个孩子居然很自豪地伸出手说:“你看老师,我的手没脏!”
这句话给我的触动很大。现在的孩子,几乎是在实验室中长大,从小就保持各种干净,弄脏手也一直被看为一件很负面的事情,但他们不知道被自然中的黑黑的泥土是多么健康,不知道怎么区分“健康的脏”和“不健康的脏”。
我拉过这只白嫩嫩的,沾着泥土的小手,故作惊喜地说:“哇,你的手沾上泥土啦?太棒了!小园丁的手都要弄脏的,因为我们要用手挖土、浇水,才能好好照顾小种子呀!只要等一下回去洗干净就行啦。”
有些孩子很快就对这些泥土释然了,有些孩子还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但在照顾小种子之后,我们总要为泥巴手特别地欢呼一次:“我的手脏啦!”,并且伸手祝福小种子:“快快长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