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维果茨基的认知中介理论

(2012-03-13 23:13:53)
标签:

转载

                                维果茨基的认知中介理论

                              山东师大  潘庆玉

 维果茨基是前苏联早期一位才华横溢、极富开拓意识的杰出心理学家,被誉为“心理学界的莫扎特”。他英年早逝,但却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心理学遗产。自上世纪70年代末维果茨基的著作被介绍到西方后,他的有关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取向的理论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直至今日,西方学术界对他的研究仍旧方兴未艾。在西方大学的专业书店里,研究维果茨基的著作单独排列在一起,形成长长的一列,“Lev Vygotsky”的名字在众多的书名中显得格外醒目。苏联的学者一般称他的理论为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学说”,而西方学者一般将维果茨基的理论定位于个体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取向,称之为“社会文化学派”。维果茨基在心理发展理论上作出的最大贡献集中在对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研究,它主要包含活动说、中介说和内化说三个有机联系的部分。其中,中介说是认知工具理论的直接理论来源。

 (一)文化历史学说的基本观点

 19301931年,维果茨基撰写了《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一书,首次提出了心理学的“文化—历史理论”。维果斯基对当时流行的心理学生物学化、把人的心理等同于动物心理的做法十分不满,他在批判反射学说的同时,注意到了反射理论提出的第二信号系统的独特价值——中介性。他吸收了反射理论的框架,把第二信号系统的中介性作为个体发展的本质因素,提出了自己的意识理论,从而从研究对象上把心理学与狭义的自然科学区分开来,明确了心理学是以人类特有的历史的、社会的存在为基础的科学。在其后所发表的大量著述中,他系统地阐述了以活动理论、中介理论、内化理论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其基本涵义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维果茨基将人的心理机能区分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形式:一种是自然的、直接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是社会的、间接的高级心理机能。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人的各种高级心理机能,就像人的实践活动以劳动工具为中介一样,是以社会文化的产物—符号为中介的。人正是借助于符号,特别是语词系统的中介从根本上改变着一切心理活动,从而形成了人类特有的、被中介的心理机能。语言符号这一中介环节是儿童心理机能发展的本质动因,只有掌握这个工具,才能使低级的心理机能转化为间接的、随意的、高级的社会历史心理活动形式。然而人所特有的被中介的心理机能最初并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而是在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中形成起来的。所以,人所特有的心理过程结构最初必须在人的外部活动中形成,然后才能转至内部,成为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的结构。活动作为维果茨基理论的重要概念,是中介和内化的前提和条件。他认为活动驱动了对话,在对话中,儿童的思想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变化。因此,“作为教育过程基础的应该是学生的个人活动,而一切教育的艺术则应该归结为引导和调节这一活动。”这就是维果茨基的“活动”“中介”和“内化”的概念,它们构成了高级心理机能产生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机制。

 (二)维果茨基的心理工具观

 为说明人类的高级心理机能,维果斯基提出了著名的工具理论。他认为,人有两种工具,一种是石刀、石斧乃至现代机器等物质工具,人运用物质工具进行劳动操作,最终脱离了动物界;另一种工具是符号、词乃至语言等精神工具,人运用精神工具进行心理操作。动物没有也不可能有这种工具,所以动物心理永远只能停留在低级水平。人有了精神工具,所以心理功能就发生了质变,上升到高级阶段。精神工具越复杂,心理操作的内部技术也越高级。精神工具的使用不仅改造了人脑的结构和功能(人脑具有语言区),也使人的心理发生了质变。因此,人的心理发展的源泉与决定因素是人类历史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文化,是作为人的社会生活与社会活动产物的文化。无独有偶,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经提出过“工具箱”隐喻,用来说明以社会方式向人们提供的符号手段,它也包括两部分:指向外部世界的物理工具和指向内部世界的心理工具。正是借助符号工具的中介作用,我们才得以建构起知识的宏伟大厦。

 在人类进化史上,人们先后所掌握的物质工具和精神(符号)工具,具有不同的发展价值。物质工具在决定从猿转变到人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作用;而精神工具的发明和使用,则促进了人类文明以文化不断累积的方式呈加速度发展。这两种工具的普遍使用对人类进化的影响具有不同的性质,前者导致的是人身体的自然延伸,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改变了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这种改变在代际间以较原始的方式低效传递;后者导致的是人的思想的客观化、可累积性与传递的高效性,进而带来了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的复杂性、间接性和累积性。

 对于精神工具,维果茨基在不同的语境中常常使用不同的概念表述,有精神工具、心理工具、认知工具、文化中介、符号工具等形式。作为心理发展中介环节的符号系统,从它对个体的发展意义来说,我们称之为心理工具;从它的存在属性来说,我们称之为精神工具;从它的来源和表现形式来说,我们称之为文化文具;从促进个体认知发展的角度说,我们称之为认知工具。从本质上来说,这四者其实指同一种东西,在不同的语境中,人们习惯使用它的不同名称。在本著中,我们一般使用认知工具这个概念,同时也会根据语境需要使用其它几种概念,它们在内涵上是一致的,都是指心理发展的文化中介形式。

 在人类文化的诸多符号形式之中,维果茨基特别重视语言符号的基础作用。维果茨基认为,语言的获得与活动一样是个体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源泉。他从三个角度理解语言符号作为认知工具的作用。首先,语言是思考与认知世界的工具。儿童语言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在学习语词,同时还在学习与这些语词相连的思想。因此,可以将语言视为可供儿童用以认识与理解世界的一种“文化工具”包。语言的获得作为一种中介物,可以帮助儿童建构自己关于世界的知识,并随后对这一知识进行检验、精制和反思。其次,语言可用于进行社会性的互动与活动。语言从本质上说是社会性的,交流功能是语言的基本功能,是实现社会互动与文化经验共享的主要途径。最后,语言是自我调节和反思的工具。语言意识具有元认知调节作用。维果茨基对儿童自我中心语言给出了新的解释,认为自我中心语言是言语发展从外部转向内部的过渡阶段,是一种独立的机能,是为认识、理解和思维的目的服务的,它有助于克服认知过程中的困难与障碍。

 在维果茨基的看来,语言作为认知工具,有两种基本形式,即自发概念和科学概念。自发概念是儿童对日常生活中个人经验的概括和内化的结果,因此,它们是不系统的、经验的、无意识的、经常出错。与此相反,科学概念代表了在科学研究中得到确认的对人类经验的概括,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就。学校教学的重要价值就在于按照一定的知识系统帮助学生习得这些概念。科学概念一旦被学生习得并内化,就变成了儿童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调节手段。因此,在维果茨基的认知工具清单中,以书面语言为基础的科学概念位于核心位置,是语言发挥其认知中介作用的最高级形式。

 除了语言符号,人类还发展出了其它各种符号系统以帮助人类适应复杂多变的文化情境。卡西尔在《人论》中曾提出了语言、神话、宗教、道德、艺术、科学等诸多文化形式来解释人类的符号能力演进过程。生理缺陷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通过习得布莱叶体系、唇读和手语等形式,以独特的方式适应文化生活。所有这些符号形式,在维果茨基看来都是一种文化的中介工具,是社会文化模式和知识的“携带者”。它们在作用于外部物质变革的同时,也作用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这是心理工具作为文化中介手段的根本特点。

 维果茨基还发现了儿童所习得的心理工具的纵向发展关系。他指出,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在两个领域,姿势与书面语言是彼此联系的:第一个领域是信手涂鸦,其中总是伴随着很多夸张的成分;第二个领域是符号游戏,儿童能够通过姿势来表现物体的意义。他认为,这说明儿童早年的“写”有着不同的起源,绘画和游戏是读和写的准备。心理工具间的这种纵向发展关系,揭示了心理中介过程的传递性、连续性和可累积性,有助于我们从动态发展的角度来把握认知工具的系统性。同时,它还具有现实的教学指导意义,提醒我们教师应当重视儿童带到课堂里来的经验知识和思维方式,并要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