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
大钟寺:铸铜梵钟。铸于南朝陈太建7年(575)。目前学术界公认存世最早的中国梵钟,现藏于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
梵钟: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传播与道教兴起,佛道用钟广泛出现,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先秦乐钟的新的古钟类型。自此,中国古钟的形制、声韵等都因其应用范围的拓展和使用功能的变化而发生了相应变化。这种新的古钟类型不仅包括佛寺官观使用的佛道用钟,还包括城市钟楼报时的更钟,以及朝堂禁官安置的朝钟等。这些钟虽然用途迥异,但其形制没有明显差别,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后,一直沿用至近代,学术界将这一新的古钟类型泛称为梵钟……
梵钟的形制总体呈圆简状,横截面为正圆形,与先秦乐钟的合瓦形造型有明显区别。梵钟自产生之后,不断发展,推陈出新,历久不衰,自成体系。其流传之广,用途之繁,范铸之精,传世之多,成为今天我们所见古代钟类文物的主流,具有鲜明的时代与地域特色。经历了近两千年的发展,以梵钟为代表的古钟文化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融人到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滚滚长河之中……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永乐大钟:重约46吨,高6.75米。铜钟合金成分:铜80.54%、锡16.40%、铅1.12%,泥范铸造。明成祖朱棣御旨于钟体内外遍铸佛教经咒,钟体外铸《诸佛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经》、《弥陀经》和《十二因缘咒》,内铸《妙法莲花经》,钟唇铸《金刚般若经》,蒲牢(钟纽)铸《楞严咒》等,计有经咒17种,共计22.7万字,皆明初馆阁体楷书阳文,字体工整,古朴道劲,匀称地分布于钟体各处,相传为明初书法家沈度手笔……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古钟云集……
唐·张掖铜钟
北宋·仁王院铜钟
金·少林寺铁钟
元·蔚县铁钟
明·宝光禅寺铜钟
明·龙纹铜钟
明·弘治道钟
明·魏忠贤铜钟(歪钟)
清·乾隆铜钟……
其中,魏忠贤铜钟(歪钟)铸有:钦差总督东厂官旗办事提督宝和三殿兼惜薪司迁司内务府供用库印务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虔铸……
据《明史》卷359列传第193和卷369列传第194中记载,魏忠贤官衔全称如下:
惜薪司迁司礼秉笔太监,提督宝和三殿,钦差总督东厂官旗办事,掌惜薪司内府供用库尚膳监印务,总督南海子,宣付史馆,进本部尚书。叙门功,加恩三等,荫都督同知。加太子太保兼左都御史,督大工。三殿成,进上公,加恩三等。母死,不奔丧,夺情视事。冒宁、锦功,加太子太傅。俄叙三殿功,加少傅,世荫锦衣指挥佥事。迁兵部尚书,仍兼左都御史,并绾两篆,握兵权宪纪九千九百岁爷爷……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妙境梵音。古云:有寺必有钟,无钟即无寺。古朴宏美的古钟与悠扬庄严的钟声,早已成为寺庙宫观的重要标志而深人人心。钟,是寺庙宫观中重要的法器之一,钟声则是寺庙宫观的灵魂,是一道可以听的风景。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很多寺庙宫观已无迹可寻,但其使用过的古钟却保存下来并流传至今。一口古钟,作为法器,曾引导了一座寺庙宫观的宗教生活;作为文物,则见证了寺庙宫观的辉煌与沧桑。钟声,可以穿越历史,唤起人们的记忆……
清·潭柘寺铜钟
清·永泰寺铜钟
清·鹤纹铜钟
清·广化寺铜钟
清·智化寺铜钟
中华民国·汇通祠铁钟
清·摩诃庵铜钟
清·栢林寺铜钟
明·东药王庙铜钟……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质器庄严。在中国古钟文化中,梵钟是人们对汉代以来横截面为圆形的正圆体钟的一种泛称。包括朝钟、佛道用钟和更钟。梵钟端庄厚重、铸造精美,给人一种神圣的感觉。形制上借鉴梵钟样式的各种用途的铃,不仅丰富了梵钟的内涵与外延,也呈现出异彩纷呈、质器庄严的风貌……
清·乾隆朝钟
元·更钟
明·三十五佛名钟……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域外铜钟……
法国·约瑟夫铜钟
芬兰·教堂铜钟
俄罗斯·教堂铜钟
法国·摩洛哥马拉喀什教堂铜钟,1910年由法国工匠铸造
日本·佛教铜钟
韩国:圣德大王铜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