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是和“草包”杠上了,网上的流行词解释却五花八门,望文生义。其实看了古往今来“草包”的使用场景,你一下就明白了草包的真正含义:
先不谈“草包”的具体说法,先看看这几个使用场景:明代徐鹏举做守备时,指挥不当,将熊熊一窝,被当时的士兵称作“草包”,明人沈德符 在《野获编·勋戚·魏公徐鹏举》说“其为守备时,值振武营兵变,为乱卒呼为草包,狼狈而走”,可见别人腹有甲兵百万,而这位是腹中一堆草,被士兵称为“草包”;清人曹雪芹《红楼梦》里说贾宝玉“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意思是人很排场,腹内就是“一堆草”,典型的“草包”一个;如今朗朗上口的样板戏《沙家浜》里阿庆嫂说胡司令“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明显说他没脑子又很自负时用了“草包”等等。
一般不明白意思的人都可以通过使用场景明白汉语字词的意思。以上三处足以说明“草包”就是自负,没本事、胸无点墨,腹中“一堆草”,这恰恰是取了草包的本意——“食草动物的胃”,薄薄的胃膜下一大堆草,没啥食用价值,所以过去农村生产队死了牛,分肉时都不愿意要牛的草包,当然现在不一样了,好多人爱吃牛百叶、涮牛肚,但恰恰也说明大大的一堆产不了多少牛百叶牛肚。可见好多人包括百度都说“草包”是草做的包或者草包着的东西是不对的,“草包”就是草被包着,是一种被动修辞手法,就是“一大包草”的意思,类似于书包、钱包、糖包、肉包等,就如同你不能吧糖包、肉包理解为外面用糖包着或肉包着一样。有的人城府很深,“腹有雄兵百万”,有的就类似草包。而且过去草被视为最没价值的东西,如草芥,草菅人命,卖小孩头上也插一根草,所以无能之辈就被称作“草包”,腹中没真才实学,只有一堆没用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