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天子峪至相寺秦岭天子峪天子峪国清寺终南山梗梓谷 |
华严祖庭终南山至相寺位于天子峪内,又名国清寺,隋文帝开皇初年,由静渊禅师始建。








据《续高僧·普安传》载,周武灭法时京城名僧释普安栖隐于终南山梗梓谷西坡,“深林自庇,廓居世表,洁操泉石,连迹鱼禽”继又“引渊法师同上林野,披释幽奥,资承玄理”。在灭佛最严峻时刻,安置三十难僧逃避终南西坡,安置于“幽密处所”草露风餐。普安则自己身居显露处,不惧严诛,每日乞索,供给逃僧衣食。众僧得以修业无废,协普安并肩“更开其所住”,此乃至相寺前身。隋立,佛法重兴,逃难僧复应诏出家,后多迁往京寺,唯普安与静渊仍坚守山舍。未久,静渊东出潼关,投相州灵裕禅师处问法。至开皇八年,普安亦奉诏入京,留住京寺。静渊复“屏迹终南,置寺结徒,分时程业,三辅令达归者充焉”。至此至相寺才正式创立命名。至相寺高踞于梗梓谷西南高阜上,坐西向东,长养在“终南正脉”的“福地”中,近一千五百余载。



“文革”,除寺后半山腰唐丞相裴休“尝与静海禅师谈玄于此”的石洞(裴休之子,翰林学士裴度,即后来出家为金山寺方丈的法海和尚,曾在此洞闭过关)尚存外,寺庙建筑多被拆除,寺前一棵千年唐槐与院内稀有古树尽遭砍伐,文物碑志悉被砸毁。静渊、普安、智俨、毕峰等宗祖塔墓尽数拆挖,佛像全毁。特别是珍贵的国宝——毕峰塔内一四寸见方的金盒(盒内何物凡目见者俱不识其为何宝,唯有金盒被陕西省财政部门收走)。波斯银币,金莲花,以及紫谷塔内的紫谷金钵,帝赐玉石圣像全被盗尽。寺内财产亦被瓜分,仅存空空如也的殿堂也被小学占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