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纳科幻三部曲综合概述
| 分类: 工作随笔 |
凡尔纳科幻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http://s1/mw690/001OAfk7zy7ofdusj8460&690
作为科幻文学作品,其主打元素有四:
1.
2.
3.
4.
(一)科学
科学产生真实。真实显得有逻辑。如果离开了逻辑,“科幻”就成为“魔幻”,但是“魔幻”也有逻辑,一旦一部作品连“魔幻”也够不上,就只好沦落到“瞎掰”“胡扯”。
为了避免沦陷,凡尔纳用大量的真实的历史事件、真实的历史人物、真实的地理名称、真实的民俗风情,来体现“真实”。比如《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地理学家巴加内尔随口而出的长长的数字,《海底两万里》尼摩船长信手拈来的详实长文,不但增强了科幻的真实性,而且增强了两位科学家的传奇性。
至于狭隘意义上的“科学”,本文所罗列的,其实只算是一般的科学常识。
(二)幻想
凡尔纳所生活的时代(十九世纪),人类的认知仍处于试错阶段。所以现在的科学常识,在当时处于“幻想”阶段。
所以,严格意义上的“幻想”元素,并不特别突出。
(三)曲折的情节。
曲折的情节,是一部小说的基本元素。
凡尔纳创作小说的时候,也毫无例外。
三部曲中的每一部,都是高潮迭起。
我最先看的是《海底两万里》,在有些章节,我甚至忘记了呼吸。
接着看的是《神秘岛》,特别过瘾。
至于四十五万字的《格兰特船长的女儿》,因为情节太曲折了,环生的险象,把我的心揪得又牢又紧,所以我用废寝忘食的二十几个小时看完,以至于眼前的字迹一片模糊。
(四)真挚的情感
第一次《海底两万里》,我一直参不透为什么要设置仆人孔塞伊这个人物。但是在第二部分第16章《缺氧》一节——
“孔赛伊有气无力的跟我说‘唉!要是我可以不呼吸,留点空气给先生该有多好啊!’”
我们每一个读者,都会和主人公皮埃尔·阿罗纳克斯一样,“禁不住热泪盈眶”。
这个情节让我豁然开朗——孔塞伊,是透射情感要素的关键性人物。如果没有孔塞伊,那么,刺激的探险,壮观的海底世界,都将是没有灵魂的死的图片。有了孔塞伊的忠诚,所有瑰丽的想象、瑰丽的景观,都变得活色生香。
至于《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主打的是社会之间人与人的救助。特别是上层贵族文明社会的爱心。
《神秘岛》主打的是抱团生存中的互助式友谊。
说到情感,必须要强调的是凡尔纳科幻作品的浅薄之处——过于强调情感的唯美。在凡尔纳科幻三部曲中,除了艾尔通这个人物,几乎都具备完美的人格,特别是格里那凡爵士,几近圣人。
即便是艾尔通这样一个穷凶极恶、恶贯满盈的反面人物,竟然也能够幡然悔悟、立地成佛,除了让人感觉突兀之外,更有一种笔触刚刚伸到人性就戛然而止的遗憾。
如果说第一部《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是一部童话,而《神秘岛》则采用中国式的大团圆结局。这是凡尔纳科幻三部曲中情节方面的局限性之一。
之二是有关情节中出现了一些匪夷所思的低级错误。比如《海底两万里》第17章《海底森林》一节——
皮埃尔教授应尼摩艇长的邀请探险海底森林,忽然遇到一条大鲨鱼。作者这样描述“我”的感受:“我吓坏了,似乎心脏都停止了跳动。”
但是在极度惊吓的时候,却又有了这样的描写:
“我辨认出来,冲过来的是一场凶猛的角鲨……尾巴极长,眼珠似琉璃,目光呆滞,口鼻周围有一些孔洞,分泌出一些闪光的磷质……我只是在注意观察着,看到了他那银白色的肚腹,长着锯齿獠牙的血盆大口……”
在极度的惊吓中,把目光焦点定位到巨大的肚腹和“血盆大口”是符合常识的,但是“尾巴极长,眼珠似琉璃,目光呆滞,口鼻周围有一些孔洞,分泌出一些闪光的磷质……”则像是气定神闲的游客,在海底公园里看安全玻璃屋之内的鲨鱼,“极度惊吓”几乎弱化为零。
再比如《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上卷第14章《天助的一枪之后》之后的第15章《巴加内尔的西班牙语》,讲的是小罗伯特被大兀鹰抓到天空之后,突然一声枪响,从而使得兀鹰被打死了,小罗伯特得救了。
作者这样描写少校搜寻救命恩人时的情景:
“他一个劲的东张西望,以目搜寻,终于在离河边50步远处看见一个高大的身躯立在高岗上,岿然不动。此人脚边放着一支长枪,肩膀宽厚,长发用皮绳扎着,身高在六英尺以上,脸庞呈古铜色,眼睛和嘴之间抹的红颜色,下眼皮处涂了黑色,额头上则涂抹上白色……”
要知道,少校是需要“东张西望”“以目搜寻”,才“终于”发现了开枪者,可见开枪者的位置并不醒目。但是少校的眼睛却能清晰的看到开枪人脸庞的颜色,特别是眼睛和嘴之间的红颜色,甚至是眼皮处涂的黑色,都看得一清二楚。
这就有点魔幻的味道了。
情节缺陷最突出的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的最后一环节——眼看格里那凡一行人要与格兰特船长擦肩而过,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却在冥冥中听到了父亲的呼唤!
这是不是典型的“情节不够神灵来凑”?
另外,《神秘岛》许多的情节和《鲁滨孙漂流记》有重叠之处。甚至凡尔纳自己也在作品中提到了鲁滨孙。
我大胆猜想,在凡尔纳的创作进程中,《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海底两万里》使他的创作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干脆又开始创作《神秘岛》。忽然有一天他觉得,他需要在三部作品中全部打上他的烙印!
怎么办呢?
他让第一部的艾尔通,莫名其妙地来到了第三部《神秘岛》上。为了让第二部的尼摩艇长也来,他为神秘岛上的英雄们设置出他们个人无法突破的生存障碍。每当貌似山穷水尽的时候,就有神秘人物——尼摩艇长为他们排忧解难,然后从容老死(在第三部《神秘岛》中,尼摩艇长已经成为孤家寡人而隐居与此,最终无疾而终于此)。
这个尼摩船长,恐怕中国读者都认识——
《西游记》版的观音菩萨!
每当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遇到无法降住的妖魔鬼怪的时候,菩萨,总是如约驾到!
本来,三部科幻作品是三条平行线,却偏要在第三部中,戏剧性的交叉。
也正是这种非常牵强的交叉,使得《神秘岛》比起同样是荒岛求生的《鲁滨孙漂流记》,在文学的震撼力方面,差了不止一个档次。真可惜——
凡尔纳是怎么样的,偏要在第三部加上打酱油的艾尔通和尼摩艇长呢?
最后,强调:
凡尔纳的科幻三部曲是非常了不起的科幻作品,它大胆的想象,渊博的知识,特别适合于青少年阅读。
即使有一些不可思议的错误、抄袭、套路、败笔,也掩盖不了他的伟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