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呼兰河传》着力打造的第三章和第四章
(2017-02-04 21:11:43)
标签:
《呼兰河传》读后感 |
分类: 读书心得@影评 |
第二章着力打造的童年清扬旋律,在第三章里被逐渐掩盖、掩埋,代之以“荒凉”的主打色调。
这一章共有五小节。
第一节,直接用一段景物描写开头:“一到了夏天,蒿草长没大人的腰了,长没我的头顶了,黄狗进去连个人影也看不见了。”
很短。但内涵丰富。蒿草,大人,我,黄狗,只有“我”是活泼的,可是“我”也被蒿草淹没,甚至连狗的颜色,也是荒凉的黄色。这幅画卷中还有大雨、没人理会的转头、打碎的大缸、腐朽的猪槽子、生锈的铁犁头……
萧红就是能够这样,用细腻的文字,把细腻的观察表达出来,激发出读者对“荒凉”的逼真的体验。
其他各段的开头更节省,都是独立成段,且都是短短一句话。
第二节:我家是荒凉的。
第三节: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
第四节: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
第五节:我家是荒凉的。
其实,这是一种段落的“铺排”方式,比较直接,就是为了突出“荒凉”。
第四章,是一副关于死亡的画卷。小团圆媳妇的死,是“我”童年生活的第一抹血红。它让第二章不惜力气来浓妆艳抹的万紫千红,都在这一章里彻底黯然失色,同时也让人恍然大悟——欢乐中的非正常死亡更让人感觉窒息——因为呼兰河上空响彻着无辜生命的控诉,呼吁读者在血腥的字里行间寻找扼杀生命的凶手。
但谁又是凶手呢?
当她被任意殴打的时候,施暴者是“想让她懂得规矩”;当她被强迫吃下带毛的生鸡然后又死死的捂被子的时候,施暴者是想为她治病;用烙铁烧脚心、把大腿掐得“像梅花鹿一样青一块儿紫一块儿”的时候,施暴者是为她“扶伤”;甚至当她被活生生的放到滚沸的热水缸里洗澡的时候,也是为了“救死”……
恐怕每一人读者读到这里,都要停下来,深呼吸一次,否则会被窒息地缓不过来——就在这深呼吸的当口,“梅机关”“76号”“特高课”“731”……这些概念,会随着施暴者一桩一桩又一桩善良的行为,一个一个又一个地蹦出来……
人们为了挽救濒死的小团圆媳妇,萧红在某一段中进行了这样的描述:
“果然的,小团圆媳妇一被抬到大缸里去,被热水一烫,就又大声的怪叫了起来,一边叫着一边伸出手来,扒着缸沿儿想要跳出来,这时候,浇水的浇水,按头的按头,总算被大家压服,又把他放倒在缸底里了……”
仅仅一个“果然的”,就足以表现出萧红用笔的老道——一个小小孩子都知道洗开水澡的结果,大人们偏偏故意的不知道,更要积极地参与到“杀人”的表演当中,为杀人仪式贡献自己应该贡献的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