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的硬伤
(2017-01-23 10:50:42)分类: 读书心得@影评 |
毫无疑问,《简爱》是一部伟大的世界经典。无论是她的情节,逻辑,人性,措词,都堪称典范。
但是任何一部经典,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都有不可避免的硬伤。
发现《简爱》的硬伤,并不是为了贬低她甚至是否定她。而是为了更好的欣赏她,留恋她,爱她。
《简爱》最突出的硬伤,是人物性格呈现出“非黑即白”的扁平化思维,脸谱化痕迹过于明显,甚至出现了明显的家族式特点。
比如童年时代的整个盖茨黑德家族府,几乎是完整的黑暗。
舅母瑞德太太,严厉,狭隘,自私,冷酷,无一是处;
表哥约翰.瑞德,没有教养,自私跋扈,特别爱欺侮我。
两个表姐伊丽莎和乔治娜,无一例外的轻浮,浅薄,高傲,冷漠。
就连佣人阿波特和贝希,也势利无比,是非不分。
如果说这是因为童年的简爱是以儿童的视角和心理来考量自己周围的人,那么也尚可理解,因为儿童的心理毕竟是简单的,往往以单纯的好恶来评判别人,但是简成年之后再回到盖茨黑德府依然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来评判舅妈一家,把他们的人格一网打尽,就匪夷所思不够成熟了。
在文学逻辑性上,这就叫“脸谱化”形象——就象上世纪中叶的中国文学和影视作品,一出现“地主”,就是“肥头大耳,绫罗绸缎”的剥削形象,一出现“管家”就是“尖嘴猴腮”的奸诈模样,汉奸就是“贼眉鼠眼”,八路当然是“气宇轩昂”,脸上所帖的标签,非常明显。
从心理基础上,可以理解成“简爱”因为童年的苦难而对舅妈一家人的整体报复——虐待自己的舅妈死于忧郁,欺侮过自己的表哥死于自杀,嘲讽过自己的表姐们,一个做了修女,一个嫁给肤浅贵族。
这是“简爱”的报复,其实也可以看作出身贫寒的作者勃朗特小姐对整个贵族阶级的仇视——布洛克赫斯特先生道貌岸然,英格拉姆小姐矫揉造作,其他贵妇全都虚伪透顶,就连简爱所深爱的罗切斯特,虽然因为简爱而得以善终,但也被勃朗特小姐给予了眼瞎手残的遭遇,至于与其有瓜葛的另外两名女性贵族——情人放荡,前妻因疯坠楼死亡。
在整部简爱中,很难看到得以善终的贵族。包括简爱的贵族父母,私奔,亡;舅舅,亡;叔父,亡。罗切斯特的父母,亡;兄长,亡。
每个作家在进行文字创伤的时候,都无法摆脱属于个人的情感特征。当她对某一种群体产生仇恨的时候,哪怕是潜意识的仇恨,也会不自觉的诉诸于笔端进行或浓或淡的嘲讽,打击甚至是毁灭。
反之,亦然。
比如表哥圣约瀚一家。全部都是高大上的完美,没有一丝的冰冷,温馨充斥着所有的缝隙。
海伦.彭斯,也不失为《简爱》的硬伤。
这个女孩子的渊博,缺乏来源基础。她的见识,胆识,都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的不真实,超越了一个十四岁女孩子的能力。要知道,海伦并不是贵族,没有接受这一系列教育的条件。而吃不饱,穿不暖的简陋洛伍德,根本无法给予她这种超常的能力。
《简爱》的第三个硬伤,是某些情节的俗套。
比如简爱逃离桑菲尔德误打误撞地进入荒原山庄,落入“又冷又饿又孤独偏偏天又下大雨”的公式化节中。
第四个硬伤,是“神秘不够神灵凑”的概念化情节设计。
最扎眼的,午夜时分,千里之外的罗切斯特在桑菲尔德呼唤“简简简”,而身处荒原山庄的简感应得分毫不差,并且与之进行神灵性的呼应。
唯心成分太重。并且太刻意,不但达不到吸引读者的功效,相反削弱了其文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