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莫非
莫非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7,246
  • 关注人气:89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牧者中的牧者──毕德生

(2011-09-30 10:30:22)
标签:

畢德生

信息本陆

大師

基督徒寫作

杂谈

分类: 閱讀分類
莫非

http://www.sandalschurch.com/blog/wp-content/uploads/2011/05/peterson.jpg

    一位影响我至深的大师,是近年来因写《信息圣经》(Message)而名譟一时的尤今、毕德生(Eugene Peterson)。

    此书中文读者可能尚不熟悉,接触比较多的,可能是他写的《追寻呼召的探索之旅》、《返璞归真的牧养艺术》等书。

    但是他流传最广的作品,仍是《信息本圣经》。这是一本由希伯来文、希腊文重新解读,再用现代英文呈现的现代阅读圣经版本。现已卖出近千万本了吧?而且,据说小学生也爱读,拿起,可以一口气从《创世记》读到《利未记》。

    他说当初写作的衷旨,是作一个圣经的「翻译者」。欲把圣经时代的语言,也就是上帝用来创造、救赎,医治、祝福,审判和掌管的语言,翻译成现代世界里,我们说八卦、讲故事、指路、交易应酬,甚至和孩子说话时所使用的日常语言。

    他想颠覆大家对圣经望而生畏,不碰不读的状况。写作负担,是让圣经成为一本可读之书,一本不管男女老少,贩夫走卒,士农工商,都会愿意拿起一读的故事书。
 
    这难道不也是所有文字事奉作者和艺术工作者,想要呈现的最高境界麽?我们哪位不是圣经的「翻译者」呢?我们又如何地渴望能用各样创意来诠释圣经,把圣经和现代两个世界牵连起来,使人不觉得需要先跨过文化,飞回历史,就可读懂这一本宝书呢?

    此心可歎,可讚,也可效法也!

    此外,他写的多本书虽是牧养性质,却点出许多当今教会里陈旧、落时的诸多现象。他也是一位深具属灵洞察的大师。

    2008年二月,在加州圣地牙哥全国牧师大会上,终於有机会亲睹他的风采。再一次,我为他深厚学养下所呈现出的面貌惊异,只能用两字来形容,纯真。

    那年七十四岁的他,秃顶、戴著眼镜,一脸白鬚。人虽不瘦,但因为虚怀若谷,立於那,很给人仙风道骨的感觉。当他一笑起来,五官迸裂,不知怎地,让我想到国家地理杂誌中拍摄的农夫照片,满脸沟渠,阳光四溢。
一开始大会介绍他,说他是大会”sage”,也就是属灵圣贤之辈,可以为一些想要求问的与会人士提供属灵指导。他马上更正说,他非圣贤,他只是一名耶稣的跟随者。正如路易师、史密斯,声名没有把他推上座臺,镶金带银顾盼自如。
   
    因为他的作者身分,使我对他写作的一面特别注意。一个座谈会中,他提到自己一直喜欢写作,原本想写小说,但因写不出好作品,只好写他平时所作之事,也就是牧会。

    这从自己熟悉的领域著手写起,恐怕也应是我们所有创作者的借镜。他一生牧会,那是他在生命中开拓最深、也最精闢的一块田地。所以他由生命中来提炼创作题材,谁想到会写出对牧养探讨至深,《返璞归真的牧养艺术》、《建造生命的牧养真谛》等一系列的牧养著作呢?

    六十岁由牧会退休後,因受一位编者之邀,他便建立在一生讲道与解经的积累,花十二年功夫写出那本著名的《信息本圣经》。现今。他已有了「牧者中的牧者」称誉。

    他的经验,让我想到作家王鼎钧曾提出「业馀散文」一词,主张现代散文已不再是文学家的专业,所有史学家、医生、建築师、社会学家等,都可在业馀之时一展身手,写出出色的散文。这「业馀散文」也可视为「专业性散文」,写自己的本行本业,用专业修养来洞察人生,是写作中的另闢蹊径。

    不同於路易师、史密斯,凡事从伤口出发,毕德生说他的写作,是从探问开始。通常作者有两种,一是有话要说(Something to say),一是有问题要学(Something to learn),毕德生属於後者。

    他穷一生想探问的是,到底甚麽是牧师?由这一问题出发,不断探索神的真正心意,成为他所有作品的主要脉络。

    波赫士说:「怀疑,是最大的恩宠」。没有错,因为怀疑,因为探问,我们才有哲学家、科学家、学者、作者和艺术工作者的产生。

    也可说毕德生最大的恩宠,便在於他虽作牧会,但并不甘於只是牧会,他会怀疑。怀疑牧会的意义,怀疑约定俗成的牧会方式,更不满於神学院技术性、实用性的传授。他要一次又一次回到圣经,回到上帝面前,重複不断地问:甚麽是牧师?

    写完牧养系列,又发表《信息本圣经》,七十多岁的他仍探索不懈。因此,他又开始他的灵修神学系列叁大钜作:《翱翔的基督》(台湾校园译)、《圣经好好吃》(校园译)、《耶稣的道路》(校园译)。

    但他最启发人的,是全心全意地要让世人了解:圣经不只是本真理,还是一本可以让我们切实在生活中活出来(livable)的现实!他说圣经时代,新约原本是街头语言,全靠口传。语言生动,传递则并非为了学术研究或著书立说,完全是为了让人能一句、一句地活出来。

    信仰中的道成肉身,没有比这更具体、更彻底地实现了。所以也许我们也应该问,我们相信麽?相信圣经每一句话都可以在生活中体现?

    这里问的不是使命,不是服事,问的是我们的信心,我们的生命!

    毕德生用他一生在推广这一观念:圣经是可以活出来的!他用的方式是「翻译」圣经。我们有为者,亦若是啊!

    风雨如晦,空中却仍有鹰的盘旋。聆听大师,分享大师,是因为灯要点燃,放在灯臺上,然後,我们彼此照亮。

    反之,也可说这个世代,也许并不缺少灯,甚至火炬,少的是真正的聆听,是真诚的分享。这不也是生命的一种「翻译」?愿以此文抛砖引玉。

註:《信息本圣经》若有兴趣一读,我建议读英文本。通常脱离熟悉语言和版本,读来常会有新意和不同亮光。是很好的灵修读本。

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
作者為負責同工
莫非不朽的傳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