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必懂得共存与关怀。“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做一个侧身腾出空间的人,也许种下的是时间。在能够掌控尺度的地方,不妨多存一些宽恕,懂得“留一步”和“减三分”。

2016-02-20
将历史经验转化为亲身经验,是极大的高明。如曾国藩所言:“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如我便与当时之人酬酢笑语于其间。”

2016-02-19
不要对贵族的理解片面化。贵族虽讲传承,需物质基础,但尤重有品质的精神。文化传统总由从贵族社会培养,世俗习气则往往起于富人阶层。而富与贵是两码事。世间既有低俗、野蛮的富,也有一种出自清贫、来自陋巷的贵。如果说前者纯粹用金铜堆砌,后者不管多钱少钱,但必由书卷、涵养以至特有的风骨支撑。

2016-02-18
人,会隐藏在人海里,也会被淹没在人海里。同样的“目中无人”,前者主动,后者被动,实质也大不同。

2016-02-17
马戛尔尼使团送给乾隆一台巨型玻璃枝型吊灯,因结构复杂,原想带洋技师来安装,哪知中国工匠很快就将其拆散复又装上。先人们的双手是如此灵巧!但英人不久也发现,这种聪明总止步于复制,停留在对物件的仿造上。对藏于外表下的关键技术和商业文明,中国人却并不热衷。而这正是我们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

2016-02-16
爱因斯坦去世的前一天,对秘书杜卡斯说:“我的本分已尽,是该离开的时候了。”这就像落叶归根,当秋天来临、叶子泛黃之时,何不接受风的邀约,到自己终究要去的地方?就一个人而言,怎样算尽到本分?我想,关键是竭其所能做了该做的。至于那些力不从心的事,即使充满诱惑,也应放下,因为它已是分外。

2016-02-15
有情人终成眷属,这绝不真实。有情人总成怨家,倒是常态。凡能例外的,都是有本事的人。比如,在外过个安心的情人节,在家过个温馨的情人节,就是本事。

2016-02-14
多数人对自己的理解是错误的,包括对自己的年龄及其所承载的可能性。创造属于年轻人,但不只属于年轻人;就像感悟属于老年人,但不只属于老年人。尤其中年是最具弹性的区间,可以开启一切,也可以结束一切;事事都不早,又事事都不迟,关键就看你对自己的理解了。

2016-02-13
扎克伯格在《致爱女的一封信》中不光承诺将“裸捐”,还对女儿提出期望:“我们希望你们这一代集中做两件事:推进人类潜能和促进平等。”前者是向可能性进军,当然首先应发掘自己的潜能,如此才能创造更大的可能。后者基于合理性,而对当今社会来说,平等既是最基本的追求,往往又是最奢侈的探求。

2016-02-1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