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穴地貌

标签:
地貌壶穴河床漩涡凹坑河流侵蚀 |
分类: 地质地貌 |


壶穴是在河流上游经常出现的一种地理特征。由于雨水令河水流量增加,带动上游的石块向下游流动,当石块遇上河床上的岩石凹处无法前进时,会被水流带动而打转,经历长时间后将障碍磨穿,形成一圆形孔洞,称为壶穴。
壶穴的发育条件,首先是岩性。这里的花岗岩为中粗粒的花岗岩,且纵向、横向、水平三组节理(即裂缝)发育。河水夹带砂石很容易在节理面上产生磨蚀而形成壶穴。
其次是该地地处东南沿海,受夏季风的影响,年降雨量丰富。这样.河流的流水就丰富,其侵蚀力就大,也就是就流水产生的漩涡携带砂石对河床基岩的磨蚀能力就越强大,壶穴也就易于产生。尤其是在瀑布、跌水、陡崖下方等地更是壶穴集中分布的地带。
最后是风化作用。壶穴中往往有藻类、草本、灌木以及小树生长。它们在生长过程中分泌的有机物质,对壶穴的内部进一步地进行生物风化,促进了壶穴的向深、向宽的方向发展。 这是中国四川省会东县鲹鱼河铁柳镇火石村段的壶穴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