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四十八)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标签:
大学舅犯晋文公重耳卫灵公 |
分类: 《大学》注释 |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以下两节,是明不外本而内末之意。《楚书》是楚国史官记事的书。宝是贵重的物。《楚书》说:“昔楚国王孙圉(yǔ )聘(访问)(诸侯使大夫问于诸侯曰聘(《礼记·曲礼下第二》))于晋,晋大夫赵简子问他说:‘你楚国中有什么宝贝?’王孙圉对(回答)说:‘我楚国也没有什么宝,凡金玉珠石之类,皆不以为贵,只是有德的善人,能利生民,能安社稷,便以他为宝也。’”按史,当时楚有臣名观射父,能作命辞,取重于诸侯。又有臣名左史倚相,多读古书,练达典故,使主君能保先世之业,故楚国宝之(楚国以他们为宝)。夫楚之所宝,不在金玉而在善人,是能不外本而内末者矣。(张居正讲解)
善因人而行,没有人行,不称为善,所以“惟善为宝”即是以善人为宝,善人是善的载体,离开了善人,也就没有所谓的“善”了。
http://s15/mw690/001Ozp45zy74fsMwVP07e&690
国家以善人为宝,企业同样如此,“德才”兼备的人才选拔标准是德先、才后的,但现代社会似乎是才先、德无所谓的。
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舅犯是晋文公的母舅,名狐偃,字子犯。亡人,指晋文公说。在先晋文公做公子时,避骊姬之难,逃出在外,故称亡人。后来又遍历曹、卫、齐、楚,至于秦国。到秦国时,他父亲献公薨逝,秦穆公劝文公兴兵复国以为晋君,舅犯教文公对说:“我出亡之人,不以富贵为宝,只以爱亲为宝,若是有亲之丧,而无哀伤思慕之心,却去兴兵争国,便是不爱亲了,虽得国,不足为宝也。”夫晋之所宝,不在得国而在仁亲,是亦不外本而内末者矣。(张居正讲解)
http://s16/bmiddle/001Ozp45zy74fsObysn6f&690
晋献公(晋文公的父亲)去世以后,晋国发生混乱,大臣里克杀死两位幼主,秦穆公想安定晋国,蹇(jiǎn)叔建议先考察两位流亡在外的公子重耳(晋文公)、夷吾为人如何,于是秦穆公派公子絷(zhí)先去吊唁重耳、然后吊唁夷吾。公子絷到了翟,见公子重耳,以秦穆公之命称吊,礼毕,重耳退回馆舍。公子絷让守门童仆传话:“公子应趁这个时机快回晋国,我国君愿意帮助你。”重耳把这话告诉了赵衰,赵衰说:“如果晋国自己不欢迎您,而借助外宠回归晋国,虽入主晋国也不光彩。”重耳便出来答复使者:“君惠吊亡臣重耳,辱以后命。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为宝,父死之谓何,而敢有他志?”遂伏地大哭,五体投地拜谢而退,绝无一句私话。
公子絷在梁这个地方吊唁夷吾,礼毕,夷吾对公子絷说:“大夫您以君命来吊唁,有什么能指教我的吗?”公子絷以“赶快回晋国”相劝。夷吾五体投地拜谢,回去告诉他的谋臣郤芮:“秦国许诺帮我回国了!”郤芮说:“秦国怎么会私心帮我呢?肯定是有求于我!君王您一定要多割让土地以贿赂他们。”夷吾说:“多割让土地不是有损于晋国吗?”郤芮说:“您不返回国家,不过梁山一个匹夫而已!能有晋国尺寸土地吗?他人之物,您何必爱惜呢?”夷吾再出来见公子絷,握着他的手说:“如果借助您国君的力量回到晋国,河外五座城池都是您国君向东游玩之处,东到虢地,南及华山,里面以‘解梁’为界。希望秦国能收下,以报答秦君恩德之万分之一。”随即从袖中抽出了地契,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公子絷正要谦让,夷吾又说:“我另有黄金四十镒(一镒二十两),白玉六对,希望公子收下,希望公子在秦君面前好好美言,我不会忘记您的恩德。” (摘自《东周列国志·第二十八回 里克两弑孤主 穆公一平晋乱》,参看《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
秦国深知重耳贤于夷吾,但害怕重耳回国振兴晋国不利秦国称霸,遂迎夷吾回国。但夷吾回国也没有兑现给秦五国的承诺,并数次得罪秦国。
重耳从此周游列国十九年,流亡期间,秦穆公已经后悔拥立夷吾,而晋国国内的人心向背也已经倒向了重耳,重耳返国登基,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仁亲以为宝”的背后所依托的就是“孝”,一个仁、孝的人,自然会“亲贤人,远小人” (《前出师表·诸葛亮》),他所吸引、建立的团队也是仁、孝的,他所做的事也是有礼有节的。反之,就如夷吾,做事颠倒,反复无常了。
重耳返国后,称晋文公,晋国大治,称霸诸侯,遂为春秋五霸之一。
参考版本:中华书局,《唐宋注疏十三经》,上海中华书局据阮刻本校刊。
公众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