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泉:单县谢辛庄蝶变看点在把群众当亲人

标签:
单县魏传永菏泽王兆峰张洪泉 |
分类: 如是我说 |
https://p2.itc.cn/q_70/images01/20210909/c3955b0ad0854af4aab0fe99eeb66352.jpeg
作者:张洪泉
七一前夕,山东单县终兴镇谢辛庄行政村、江苏省丰县赵庄镇刘庙村村民代表,冒雨来到单县县政府,赠送“牢记使命忠于党,脚踏实地为人民”的锦旗,感谢以单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魏传永为队长的驻村蹲点工作队的辛勤付出,使谢辛庄这个昔日偏僻贫困的村庄美丽蝶变,让与谢辛庄村连村、地接地的刘庙村也随之受益。(大众日报9月6日)
这些年,群众送锦旗的案例少了,山东和江苏两个乡镇的村民冒雨送锦旗,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认真阅读了这篇新闻后,感觉魏传永县长到实地、访实情、办实事、出实效,把群众当亲人是看点。值得村民送锦旗,值得点赞,应引起更多驻村工作队的效法。
https://p6.itc.cn/q_70/images01/20210909/91fc915f7b9f4866a3cf11fc4f380f46.jpeg
一只马扎见真情,告知初衷。
同坐一条板凳上听民声,摸清急难愁盼事。因地制宜,方能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
贫困村既然是贫困村,尤其是省级贫困村,就有其难点、难处和不为人知的情况。驻村蹲点工作队只有深入基层,面对一线,倾听民情,掌握民意,才能做到对号入座,这是做好扶贫工作的第一步。而在魏传永的带领下,工作队员每人一只小马扎坐在群众中间,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让老百姓少了距离感,多了久违的亲切感。拉进了工作队和群众的距离,增加了干群感情,从精神上成为了亲人和一家人。
“大家有啥说啥,说错了也没事,咋想的就咋说。”魏传永的这个说法。是直接把群众当成了亲人,自己人,亮明了心态,告知初衷。群众听了,自然也就放心,敢于开诚布公,敞开心扉,说出压抑多年的心里话,讲出限制地方发展的顽疾。
https://p2.itc.cn/q_70/images01/20210909/114e5b699f8d43c1bb230253e1c9c60b.jpeg
“乡村夜话”动深情,说出想法。
想要解决问题,就要明白群众所想,社会所求,大众所需。“乡村夜话”连民心、暖民心、聚民心,干群交心。与大家拉家常中,讲政策、听民意、解民忧、谋发展。
人心换人心,党心换民心。召集党员和群众代表,100多人,挨挨挤挤,围坐在村委会院子里。工作队员每人一只小马扎坐在群众中间,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让老百姓少了距离感,多了久违的亲切感。人群里渐渐有了声音,每个自然村都有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发言。从开始的窃窃私语,到群情激昂的发牢骚、提意见、谈想法。
修路顺通了交通,让群众出行和物流都有了一个方便。对于一个乡镇的农村,农业自然是重头戏,打井让农田有了水源的滋润,稳定了吃饭问题。自来水安装管道,增添了群众的幸福感。新卫生室也在改扩建中更是保证了群众的身体健康,再也无需跑五里地买药。
https://p9.itc.cn/q_70/images01/20210909/bec1b44e82cf43e0ba48781dc6aab98e.jpeg
一个桌子来吃饭,就一家人。
去群众家走访,工作队制定了“三不三同”规定:不拿自己的水杯,同群众共喝一碗水;不擦桌椅板凳,同群众坐一条凳子;不分桌吃饭,同群众一个锅里搅勺子。
不嫌长道短,不挑肥拣瘦,同吃同喝,一个桌子来吃饭,就是一家人。群众看干部,尤其是驻村干部,看其言,观其行,重点瞧的是是究竟如何落实的。魏传永的这个“三不三同”规定,本身就是深入人心,深入民心,让老百姓看到了希望,自然就拉进了距离,和驻村干部一起干事创业。
群策群力看效果,重在落实。
驻村蹲点工作队进村,不仅仅拉动了村子种植、交通、饮用水、医疗条件等多方面的改善,更是让村子的精气神再度提升。群众知道党还在关注、支持、提携谢辛庄,幸福不会从天降,在工作队的带领下,村民更要捋起袖子使劲干,向前看、向前干。
把群众当亲人,单县谢辛庄发展实现蝶变,只是山东扶贫路万马奔腾中的一马当先,具有代表性、示范性、先进性、建设性。见贤思齐,急需总结和推广,以实现扶贫路上一花引来百花开,一树带来千树绿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