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泉:不愿下乡,怕扰民更怕扰官

标签:
冠县聊城张学宏高恒业张洪泉 |
分类: 如是我说 |
https://p8.itc.cn/images01/20210627/68853693fde54b8b954f649395e30053.jpeg
作者:张洪泉
6月25、26日,我在三尺巷微信平台等媒体公众号上发表了《到冠县公安局参观学习发现仨特点》。
冠县政法委书记高恒业看后说:“主动邀请媒体、自媒体监督,公安局这个活动搞得好!”
冠县县委书记张学宏说:“我们公安局特别好,你又给他们鼓劲了!昨天我在冠县哩,知道你来就和你见个面了!”
https://p5.itc.cn/images01/20210627/7fc82ddba7d84700aaf296a80b24dab8.jpeg
最近几年,除了带着任务,或被相关单位邀请,一般我不愿意下乡(到基层一线的意思)。一方面,我每天写评论,编辑网站和自媒体平台,啥闲事不做,也需要5个多小时的光景。如果下乡,就要加班做这些事情,影响到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节奏。
更重要的是,下乡就要给基层添麻烦,扰民,更怕扰官。上边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凡事都需踏石留印 、抓铁留痕,里里外外一个人,频繁下乡,势必影响对方的精力,无法尽力做大事。
事实上,如果是有情况暗访,在下乡到基层一线调研后,我们一般都和单位一把手见个面,沟通汇报相关事件和我们对此事的看法。期待地方单位能自己解决消化处理,初衷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而不是处罚人。除非地方不认错、不改过,本着对组织负责的态度,我们才发布监督新闻,给上级写内参报告。
在过去的监督过程中,99%以上的单位都能从谏如流、闻过则改、知耻后勇,和当事人、涉事单位成为朋友。在随后的日子,发现新问题,都能及时反馈给单位主要领导,不经媒体曝光都能及时改正,促进了干部综合素质的提升,营商环境的优化、干群关系的和谐,社会形象的好转。
https://p3.itc.cn/images01/20210627/ab5aa85852bc41858b8640032ddca339.jpeg
经常有读者问,某某咋提升了?其实,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一个单位的好坏,和一把手的格局、主要领导的认知关系极大。心能装多少内容,腿就能走多远。在走基层的时光里,相当多单位一把手都能和我们面对面的交流,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随后在很多涉及舆情或拿不准的事件上,征求我们的意见和建议,开诚布公中成为朋友。
有些舆情出现后,之所以我敢直接写文章站出来发声,主要是事前对涉事单位的情况有了解,知道一把手的思想和人品。2020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山东即墨部分海参养殖户违规使用农药等问题,看起来貌似很严重,但是使用农药是为了治理海里害虫以便于养殖海参,还是为了使海参有毒去谋财害命,这是一个需要深入调查的问题,不能因为一篇新闻让整个即墨海参没了市场,让老百姓的汗水付之东流。于是,我率先撰写《山东即墨查处问题海参需要一问到底》一文,发多个媒体平台,声援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