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泉:再致青岛市王清宪书记的一封信

标签:
王清宪青岛宣传互联网张洪泉 |
分类: 如是我说 |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508/a5890137e4b34d44ad04989cf5748f23.jpeg
王书记你好:
5月7日中午,我通过媒体平台发布了《给青岛市王清宪书记的一封信》,反映了两个事儿。一个是服务业配套不足给游客带来不便的事儿,一个是有新闻媒体将“副职”叫成“正职”,进行语言贿赂的问题。时至如今,没有得到回复,尤其是第二个问题没有进行更正,让人感觉很诧异,故再写一封信进行交流。
实事求是的,当前处于一个发展时期,任何地方出现或多或少这样那样的问题,都属于发展中的问题。只要认真对待,及时整改,都不算是大事,都值得点赞。但是,对于媒体平台提出的非常明显的案例,青岛官方居然没有人站出来纠正,放任事件自由发展,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2019年4月,《中国纪检监察报》曾刊文指出,给称呼“戴高帽”中最常见的是将“副职”叫成“正职”。有的同志为了“讨好”上级,故意在称呼中省略“副”字,以此来表示自己对上级的尊重。但这其中也不免有“奉承”心理,从某种程度讲,也是一种“语言贿赂”。个别媒体将青岛市委“副书记”称为“书记”,而且都是当前的领导,这不仅仅是一个语言贿赂的问题;在我指出24小时内,依然没有进行更正,让我感觉有点怪怪的。
当前是已经从互联网时代走向了互联网+时代,对互联网信息和舆情的监督,别说是青岛市,即便是一个普通的县级单位,大凡网络上出现主要负责人的名字,单位掌握的检测系统就会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发现舆情后及时处置。对于我提出的两个方面的信息,不知道是青岛有关方面不重视,认为不是个事儿,还是没有给王书记汇报(第一封信发出,有读者告知王书记曾是媒体人,我想他看到信后应有举动。)。现在,我对像青岛这样走在世界前沿的城市如此对待互联网、对待舆情,有点小失望。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青岛大业兴于细节。王书记对青岛发展的视角和布局是非常有前瞻性和预见性的,如果在细节和执行力再强化一些,就更加完美了。期待青岛在王书记等一杆人的带领下,明天更美好。
评论员:张洪泉
2020年5月8日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508/14785685d5c144dd9f36008b405e94ef.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