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泉:张扣扣案子中的国恨家仇和善终

标签:
张扣扣杀人案判例张洪泉 |
分类: 如是我说 |
作者:张洪泉
张扣扣该死,父母之仇该报。轻判未必能善终。
昨夜和媒体圈的朋友们小聚,酒酣,回家就睡。醒来后,看到N多网友询问我对张扣扣案的看法,简单的说两句。检察院和法院定性和判决没毛病,如果不判处张扣扣死刑,就会有无数个张扣扣涌现出来,或许几年后,这三个被杀家庭的后代,也会效仿张扣扣,给自己的父母亲人报仇,判处张扣扣死刑是站在以法治国的高度来处理的,属于国恨。
我一直某些人提倡“大义灭亲”有反感,亲情友情爱情是人生的三大支柱感情;一个连亲情都没有的人,连家都不爱,还会有什么爱国精神吗?友情和爱情都是爱其强,唯独亲情爱其弱,事实上,如果张扣扣的母亲健在,就不会有后来的娶不上媳妇和生活孤苦无依。而正是这个情节,加重了张扣扣对杀人案子轻判的仇恨,才有多年后连杀三人的恶性案子。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是不错,但是当年张扣扣的母亲被杀,杀人犯就没有得到严判,据说判了7年,4年就出来了。
每一个判例,都会成为很多人学习和效法的参考。于欢案从死缓到五年,就是走的亲情这个路子,是公众的呼声影响到了法治,或许也给张扣扣复仇提供了一个样板。张扣扣案之所以被公众做关注,在诸多自媒体上声援张扣扣,主要原因还是亲情两字,给自己母亲报仇,维护道义尊严,在很多人看来没毛病。而这些呼吁改判的朋友,也没有换位思考,没有考虑假如是自己被杀,或者亲人被杀后自己会如何想。
张扣扣案是中国法制建设的一个样板,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同样会影响着一大批人群的行为导向。多年前杀人被轻判导致三人被杀,也验证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那一俗语,也告诉各界,法律是严肃的,轻判未必就能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