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捐赠事后变两千,慈善界的彭宇案
标签:
邯郸慈善诈骗张洪泉 |
分类: 如是我说 |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0001/2013-08-01/956EPS7O00AN0001.jpg
网络图片
作者:张洪泉
近日,在河北邯郸新建成的新愚公希望小学爱心拍卖会上,一家单位将写有20万元的现金支票模型送到校领导手中。可校长还没来得及平复激动心情,就被事后拿到手的薄薄2000元浇了个透心凉。当他询问活动主办单位能否捐助学校20万元时,得到的答复是,不可能。负责活动的演出公司则表示,20万现金支票属于一个演出道具,不应该视为爱心捐款。(7月13日央广网)
看完这个新闻题目,吓得我顿时说不出话来,燕赵之地,本是仁义仗义之邦,在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广施慈善的时候,河北的某单位居然借慈善之名,沽名钓誉,欺世盗名,给忽悠慈善开了坏头,是慈善捐赠上的“彭宇案”。
“彭宇案”作为中国社会道德滑坡的一个转折点,自此出现多起“老人摔倒扶不起”的案例,以致遇到老人摔倒,很多人先拍照,或者找人证明老人不是自己撞到的,然后才去搀扶老人。毋庸置疑,一起所谓伸张正义的法院审判,造成了民众对讹诈的一个效仿,造成了很多人不敢扶起摔倒的老人。如果邯郸此次捐款20万元,最终捐赠2000元能成功,这肯定是捐赠行业的“彭宇案”。
因为一件事,两件事对某地产生错误认识,那叫“地域歧视”,但实事求是的讲,自“聂树斌案”到三鹿奶粉案,到香河“违法圈地”,再到近期的渗坑事件、污水中毒事件、钢企违规事件,一件件、一宗宗,无不显示出人性的丑恶,影响着国人对河北的看法,对河北人的看法。如果说此前有一些事件有媒体的炒作,那么此次谎称捐赠20万,实际却只掏2000元,无疑是给那些关于河北的污秽事件,添加了一个佐证,让河北人的形象不堪。
没有形象,一般就不会有效益,干部就不会有升迁,于是很多人、很多单位就开始注重自己的形象宣传。关于宣传,有很多的方法,报纸、电视、广播,或者网站,可用媒体或者用自媒体,但不管是哪种方式,宣传的内容需要是实实在在的,非真实不能宣传,否则会自毁长城、自损形象。将虚假宣传应用到慈善事业,不仅毁掉了自己形象,更是对慈善事业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彭宇案”对社会道德的破坏是致命的,邯郸“诈捐案”对慈善事业的打击是空前的,监管部门如果不对诈捐者采取有效措施,严厉打击,那么在河北乃至全国,会出现更多的“诈捐案”,慈善事业将遭到不虞之灾害,这才是本案最可怕的地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