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偿援助校车不要触及民族之痛【张洪泉】

(2011-12-14 22:07:23)
标签:

捐赠

外交部

校车

聊城

张洪泉

杂谈

分类: 如是我说
  2011年11月25日,中国援助马其顿校车项目交接仪式在马总理府举行。中国政府代表驻马其顿大使崔志伟正式将援助校车交付马副总理阿里菲。(新民网11月26日消息)
  今天看到这则新闻,第一眼就感觉不舒服。作为时评人,本来不喜欢谈国事,但“正宁校车惨案”孩子尸骨未寒、举国哀痛未了之际,外交部某些官员居然用捐赠校车这一方式表达国际友情,在此还是要说上一句:关注国际关系不要触及民族之痛。
  出于各种战略目的,外交部以国家的名义,给一些国家捐钱捐物,是一种国际人道主义。据官方统计,到2009年底,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助金额达2562.9亿元人民币,其中无偿援助1062亿元。作为一个普通民众,这些都能理解和支持,并且在一些国家遭受灾难时候,有很多民众也纷纷伸出援手,比如印尼洪水、日本地震时。
  正宁校车之痛,已经让国人纠结多日。一方面是媒体频繁曝光的超载、破烂、性能低劣的校车,一方面是多个地方政府部门没钱买校车遭质疑,稍有良知的国人都在思考,该如何解决孩子们的校车问题,而用捐校车方式增进国际友情,多少会让人感觉不合时宜。给自家的孩子买校车没钱,怎么给人家的孩子买就有了?外交部某些官员此时给国外捐赠校车,确实是伤了国人心。
  正宁校车惨案不仅震动全国,也引起国外媒体的关注。就像我们生活中一样,自己孩子都没饭吃,却去喂别人孩子,未必能有好的形象。一个国家连自家的校车都不能满足,还频频出事故,却打肿脸充胖子,多少会给外人授以别有用心的口实。
  我们的孩子没校车,或用着报废的校车,却给国外捐赠豪华校车,精神可嘉,作法却不可取。外交工作是一门艺术,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给中国创造一个和谐环境。如果因为送校车,国家关系融洽了,国内民众感情却被伤害了,这就失去了意义。
  外交部此次国际援助校车的创意,和一些人在“9.18”结婚一样,同样触动了我们的民族之痛,让人无法容忍。期待我们的某些外交人员在今后的外事交往中,多学点艺术,多考虑下民众感受,让民众确实能感到你们确实是“执政为民”。

作者:张洪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