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洪泉:老太搭车意外死亡 子女四拒车主赔偿救助了道德

(2011-09-18 06:30:04)
标签:

道德

助人为乐

见义勇为

张洪泉

聊城

杂谈

分类: 如是我说
本文已经刊发在9月16日聊城晚报
  新华网安徽频道(9月15日)消息:刘士胜和李孝香都是(合肥)新站区磨店社区沿河村的村民,两家并不熟。8月13日9点多,赶集回家的刘士胜遇见了李孝香的婆婆李家珍。出于好心,刘士胜开着电动三轮车带了老人一程。没想到,刚到村口车子翻了,76岁的李家珍一头栽到地上,过世了。刘士胜好心办了坏事,为了表达心中的愧疚,先后四次要给钱,都被老人的家属婉拒了。
  帮忙帮出人命,按扶倒地老太太的被诬陷撞人的思维来看,一定会被大大的敲诈一笔,刘士胜家因助人为乐而走进贫困,两家变成仇敌。但事实却没有像想象的那样,刘家四次送钱,老太太的子女四次拒绝,都求的是一个心灵上的安慰,中华民族深明大义的美德跃然纸上,委实让人感动,也必将传为佳话。
  之所以让人感动,不仅仅是在双方四送四拒的事件本身上,更多的是让国人找到了久违的传统美德和社会道德。2006年南京彭宇案之后,全国各地翻版彭宇案频发,再到最近的许云鹤案,国人对“救人必造诬陷”几乎都成了思维定势,以致出现老太太离家100米倒地无人敢扶、无人敢给家人送信,最终老太太死亡。李孝香四拒赔偿金,犹如中国道德土壤里的久旱甘霖,搀扶起了倒地的道德,让大家看到了社会的希望。
  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本来都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为人称颂,广为实践。如果在以前,四送四拒的故事根本成不了新闻,但如今的确是新闻了。在饱受各地“彭宇案”情结的煎熬下,人们对救人被诬的厌恶,在这种情形下,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良好环境就成了人们的一种诉求。最终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的再现,一种再经常不过的事情成了新闻。
  当年的彭宇案,和各地翻版彭宇案之所以成新闻,就是因为具有新闻新鲜的特性,不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也就是说,这些事件在国人生活中仅仅是九牛一毛,根本成不了社会的主流,本不应该对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但是每次翻版“彭宇案”发生,都被媒体给无限制的放大。先是纸媒的报道,随后是评论,再加上网媒和民众的互动,一个小事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被炒作得热火朝天。久而久之,在人的心目中,救人必造诬陷代替了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更多的人开始考虑自己救人是不是也遇到同样的遭遇。一时间,末流主导主流,片面影响全部,最终成了民族之殇。
  毋庸置疑,老太搭车意外死亡,子女四拒车主赔偿救助了倒地的社会道德,让国人看到了希望。作为传播社会道德的媒体,是不是也到了该反思如何救助道德的时候了?


更多精彩推荐:

一周9起恶性车祸让谁警醒

获救不知言谢的大学生保研有什么用

我的老家像花园

不该免“史上最牛‘咆哮哥’”的职

还有多少“东方副书记”没人敢监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