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泛读的意义

(2011-05-17 14:04:24)
标签:

阅读

泛读

分类: 教育篇

近两年多来,每隔一个月,我总会与儿子一起去一趟市或区的少儿图书馆,还书借书。尽管市少儿图书馆离我家较远,且因为停车不便,每每都得拖着一袋沉甸甸的图书来回倒地铁,但仍然感觉很值得。

 

因为在我看来,目前学校教学,只完成了精读部分,而孩子们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大量阅读的需求,即泛读部分需要课余时间去有意识地弥补。很难相信,只依赖教课书和课辅材料就能完成一个人全部知识的积累和精神的建构。有人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精神的成长史。而我认为,一个人的阅读史,恐怕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生命底色,也是一个人最主要的自我成长方式。而阅读中间,精读其实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泛读才是主力军。那么泛读的意义是什么?

 

一、开拓视野,扩大见识

我以为,泛读讲究的是一个阅读的广泛性,所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人的时间、精力、财力都是有限资源,但通过书籍我们可以克服这些现实的限制。既了解到远古各个时代的历史掌故,也可以知晓我们眼下足迹无法到达的世界很从地方的风土人情,甚至可以借助书籍幻想几百年上千年之后地球的模样……

 

二十一世纪是全球化的世纪,也是地球村的时代,世界需要有国际化视野和胸怀的人才。所以,我们需要从小帮助孩子拓宽视野,既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行万里路”,更要帮助他们“读万卷书”。我一直坚定地认为,只有广泛的阅读作为基础,那么孩子将来的人生才会有足够的底气和见识。

 

二、成为孩子终生的良师益友

现代社会,知识的更新换代日趋快速。所以尽管我们现代人在校接受教育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但仍然需要你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不断地充电,不断地学习提高。终生学习或者说自学有很多种方式,但阅读相关的书籍无疑是其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另外,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情绪、心事、感悟需要与人沟通,获得共鸣与认同。但生活中,或许一时找不到与之相契合的人与事。这时候,书籍往往是最大的慰藉,能最大程度地承担起这项使命。我曾经对儿子感兴趣的图书进行了有意识地观察,很大一部分是与他有着相似生活经历和心理感受的图书,也就是能引起他内心共鸣的往往最能获得他的青睐,让他百读不厌,比如《花袜子小乌鸦》的系列故事,比如《一二三上床去》。

 

三、帮助家长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

现在很多家长都明白,要让孩子扬长避短,发挥他们的潜力和兴趣,但常常苦于不清楚自家的孩子在哪些方面特别感兴趣。其实,通过对孩子阅读喜好的分析,我们或许能够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因为真正的阅读是没有功利性,完全听众一个人的内心,这样的前提让我们易于发现他们的热情所在。

 

如果我们家长能够极早发现孩子的兴趣,尽可能满足孩子在阅读方面的倾向性需求,那么,一方面既帮助他开始了一种崭新的研究型学习(因为对某个领域内相关文本的阅读是开展某项研究的一个基础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他找到今后的发展方向。

 

四、帮助孩子建立强大的人文情怀和思考能力

人文情怀是一种超越个体、超越种族、超越国家,从人类整体去思考世界的一种超越性思想观和价值观。具有人文情怀的人,通常比较富有爱心,对万事万物常常能以一种平等和博大的胸怀去面对,对自己的国家民族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使命感。因此可以说,这样的人具有强大的精神能量以及丰富的内心世界。

 

除此,我还认为,学会阅读也就是学会了思考,阅读是点燃孩子思考能力的有效利器。面对目前填鸭式的教学,孩子们几乎只需要记忆,不需要思考,只需要听从,不需要争鸣,这种长期的单向传输,会慢慢钝化他们的思维的活跃程度。而广泛的阅读,却有助于提升他们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毕竟,离开了大脑高效运转,阅读是难以维继的。

 

目前,阻拦孩子进行广泛阅读的原因可能是两个。一是时间。现在孩子的课余时间除了完成家庭作业之外,还有各种才艺的学习和练习。等一切都完成之后,也差不多就是上床睡觉的时间了,我家孩子便是如此。所以平常能够保证30分钟的阅读已经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当然,双休日时,阅读时间会相对充分一点,基本在2-3个小时。而寒暑假恐怕才是孩子进行大量阅读的最好时间。

 

第二个原因,是书籍的来源。一个月一二十本的阅读需求量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更何况,很多图书在书店和网上不一定能买到。这是我坚持选择带儿子上图书馆去阅读和借阅的主要原因。当然,图书馆的氛围,以及藏书量的充足和广泛也是推动我一次又一次与儿子去公共图书馆的原因之一。虽然我也不少给孩子买书,但我更坚信书籍对于人类的意义是你拥有它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而非它外在的物质形式。除此之外,与同龄小朋友进行交换阅读,也不失为扩大书籍来源的一种有效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