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尊重源于了解

(2010-06-10 11:44:54)
标签:

尊重

了解

打击乐

挑书

阅读

成长规律

认知心理

分类: 教育篇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我一样,知道要尊重孩子。但如何尊重孩子?哪些时候我们要尊重他们?哪些情况下我们要制止他们?却都是些现实而具体的话题。

 

    上周六,照例送儿子去学习打击乐。那天是第七堂课,又属于家长开放日,这意味着,有十分钟的时间,允许家长进入音乐教室,观看孩子们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成果。

 

    这堂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孩子们根据老师在黑板上所列的音乐节奏,在练习板上一起敲打出来。其二是乐理知识的了解。反复认识线和阶的概念。

 

    当大部分孩子都随着老师的节奏开始敲打时,儿子还在半嬉闹状态,后经我的劝说,也敲打起来,但节奏上并没有完全合拍。随后的乐理知识部分,儿子反应既快又准,但不一会儿就把旁边两位小朋友的乐谱都拿了过来。

 

    短短的十分钟很快就结束了,儿子欢快地冲出教室去活动区自由地玩耍了,留下满腹疑虑的我。赶紧询问主讲的妙妃老师:“请问,我儿子平时的课堂表现就是如此不专心的吗?你今天所讲的内容我怀疑他没有掌握。” 妙妃老师赶紧劝慰道:“妈妈不用担心,我今天讲的内容,刚才他已经完全掌握了。只是因为妈妈进来,他比较兴奋而已。”

 

    感谢妙妃老师给了我一个合理的解释,而我知道,这个解释的前提是她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或许也正因为她了解孩子,所以在她的课堂上,没有呵斥,没有批评,有的是包容的微笑,以及撒娇式的示弱。而最常可以看到的景象是:她像母鸡一样,被一群小鸡所包围和簇拥。

 

    周日,带儿子去少儿图书馆。我和儿子分头精挑细拣,挑选我们各自认为的好书。这时,传来了邻座一对母女的对话声:“妈妈,我喜欢这本书。”妈妈扫视一下,回道:“这本有什么好的?不要这本。”一会儿,小姑娘又拿起另一本:“妈妈,这本怎么样?”妈妈抬了下头,白了她一眼,道:“这本没什么意思,不要。”小姑娘悻悻然放下手中的书本。

 

    此时,儿子正惊喜地对我说:“妈妈,我找到第二本《机械昆虫大对决》了。”我回应道:“恭喜你,宝贝。”说实话,我并不认为那是一本好书,但儿子喜欢,我理性地作出了积极的回应。我清楚,以儿子目前的年龄和认知水平,他的阅读兴趣肯定是低层次的,尚需要不断地鼓励和引导。

 

    选择什么样的书?家长和孩子的观点,肯定不同。因为家长有着孩子所没有的丰富的阅读经验,但并不能因此,就剥夺孩子挑书的权力。我相信阅读的眼光,挑书的能力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而如果要想使这一过程得以持续而顺利的实现,其前提条件是孩子有阅读的兴趣,如果没有兴趣,家长挑选了无论多好的书籍,对他而言,也是妄然。

 

    如何做到既满足兴趣,又使孩子的阅读能力有所提升?我的做法就是适当允许孩子挑选少量的几本他喜欢的书,但大部分的书目有家长代为选择。或者,在家长初选的基础上,让孩子在有限的书目范围内作出选择。

 

    以上两例,在我儿子身上发生事情,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尊重的基础是了解。只有了解了他们的成长规律,了解了他们的认知心理,了解了他们所思所想,作为家长的我们才能理解孩子,真正地尊重孩子。没有了解这一基础,尊重只是高悬在我们头上,一个美丽却有些苍白的词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