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善于有效提问策略的研究
(2011-02-23 16:46:2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的课题 |
一、课题研究背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课堂有效性提问时开拓学生思维,提升学习品质的重要途径。
当前的数学课堂,对教师的有效性提问研究的比较多,也就是关注教师的“教”的较多,而对学生的“学”关注较少,关于学生有效性提问的研究明显较少,为了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设计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解放思维,积极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勇敢的提出问题,很有必要。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学会提出疑问,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为学习主人”这一新课标基本理念。提高学生有效性提问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
二、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的过程,是通过学生主动地思维活动,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主见”和“思想”。《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发现问题、有效提出(即正确表述)问题、并解决应用的过程。关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善于有效提问的研究,能促使实验教师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丰富自己的道德素养和数学内涵,以真诚的态度和为学生数学学习服务的意识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到以“训练、发展学生能力”为中心。本课题旨在研究、指导教师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中,根据创设的合理情境与知识目标有效引导学生善于提出有价值的、促进其余个体积极思考的问题。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说过:“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说明学生的思维被调动于高度的活跃状态。带着问题的学习,才是深层和本质的学习!
本课题是一线教师在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效提问” 这一实践的反思中提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善于有效提问的研究”聚焦于课堂,聚焦于学生,旨在通过教师于数学课堂中对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学会提出能引发思考,激发探究的,对数学知识学习有帮助的有价值问题。
三、同类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理念:“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意指让学生在思维情境中学会思维,在探究问题中学会探究,包括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有效性提问,以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丰富知识结构,培养创新精神。“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已为广大一线教师所关注,但把此类话题上升为研究课题、且研究对象直指学生,还比较少。国外专家在参与我国北京市特级教师的课堂后,反馈说:国外老师鼓励学生提问,中国老师鼓励学生回答。没有提问的课堂,的确少了许多珍贵的发现.......感触于我们的孩子被装进了口袋里,等到可以探索和发现的时候却少了创新和激情。所以,该课题值得我们一线老师深入研究及反思。
我们也了解到,南京市栖霞区的课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学生有效性提问的现状及策略研究》已经结题,该课题研究对象为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为同期开展研究工作,促进成果应用,实施该课题研究的老师开展了“提问高手” “提问训练营”等等的活动,并组织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写数学小论文,此类做法值得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借鉴。
同类课题还有云岗一小的《设计有效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常熟市古里中学课题组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的《“提问”的“小学数学课堂”观》等等,这部分课题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探讨课堂提问的效度及有效的教师提问对课堂气氛、学生思维能力的改善产生的影响。课题组成员将会在学习他们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与学习。
四、本课题的基本内容
(一)课题的界定
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指的是一种指标,相当于有质,相对无效、无质而言。“有效提问”是指所提问题有效用,有质量。“学生的有效提问”是指学生提出的问题能使群体中的其他个体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可以驱使个体积极思维,达到激发起群体的求知欲望,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等等的效用。学生的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二是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善于有效提问” 是指教师在把学生引入情境所隐含的“数学问题”中时,善于引导学生知觉到现有条件和目标之间需要解决的矛盾、疑难等,进而使学生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本身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自已的见解。
“策略的研究”是指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访谈等研究方法调查了解当前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学生有效性提问的现状并形成分析报告,根据报告反馈出的问题,积极寻找对策,制定引导学生有效性提问的相关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善于有效提问策略的研究”就是针对小学数学课堂,积极调查学生有效性提问的现状,并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潜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探索提高数学课堂学生有效性提问意识和能力的策略,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达到和谐统一而努力。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学习是主动的,他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通过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替代完成。学生在课堂上经过思考,大胆地提问自己的疑问,体现了学习者主动学习的良好状态,促进学生有效性提问,也就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
2、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思想和主体发展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创新的信息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发现力、创造力。在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情境,让学生学有所思,提出问题,自由表达观点,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有效性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问题的解决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
(三)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两年对课题的研究,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全面认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善于有效提问的价值。
2、通过课题中理念的实施,能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同步发展,特别是在体现思维灵活度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成效。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更新教育观念,把课堂的创新与主体让位于学生。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课题实践时主要研究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有效性提问现状的研究
(1)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有效性提问的现状调查
(2)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有效性提问的现状的理性思考(包含教师的引导方式、学生的提问次数、学生的提问类型……)
2、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有效性提问内涵的研究
3、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有效性提问策略的研究
(1)有效性数学问题情境的案例研究。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设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心理上制造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教师通过对有效性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提问的愿望,使其有效性提问能力得以提升。
(2)探究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有效性提问应呈现的特点、原则。
(3)提高数学课堂学生有效性提问的方法、技巧。
(4)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有效性提问的案例研究(包含过程控制、教学方法及课堂结构模式等等)。
(五)课题研究的重、难点
课题研究重点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有效性提问的方法有哪些?有哪些技巧我们可以借鉴和总结。难点是制定提升学生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相关策略和实践运用。
(六)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在实验前期采用问卷、课堂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学生有效性课堂提问的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数据依据。
2.文献研究法:前期的调查结束后,开展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寻找理论支撑和可值得借鉴的策略与方法。为下一阶段的课堂案例研究提供事实和理论支持。
3.教育观察法:是研究者凭借自身的感觉器官和其他辅助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考查学生或教育现象等研究对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4.案例研究法:通过各种教学案例的实施与研究,总结经验,建构模式。
5.行动研究法: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善于有效提问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课题研究计划
本课题研究从2010年4月开始,到2012年8月结题。
1、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10年4月――2010年8月)
(1)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文献知识,收集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资料。
(2)组织课题组成员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2、课题研究的试行阶段(2010年9月――2011年11月)
(1)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本课题相关资料,确定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2)研究组成员深入课堂,选定课题组成员所带班为实验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提问的实施与研究,进行课题教研,与常态管理的对照班相比,分别作对比性汇报。
3、课题研究的全面实验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5月)
(2)组织课题组成员定期交流、总结体会及成果,鼓励课题组成员发表相关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4、课题研究的形成成果阶段(2012年6月——2012年8月)
在前一阶段全面深入研究后,对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论文,形成本课题的实验报告。
六、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二)撰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善于有效提问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三)关于提高学生课堂有效性提问的论文,案例若干篇及相关教学录像课。
七、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有效性提问的现状调查;(陈静、黄兆敏)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有效性提问的现状的理性思考(包含教师的引导方式、学生的提问次数、学生的提问类型……);(王琦、谭昕)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有效性提问应呈现的特点、原则研究;(张玲、任慧)
提高数学课堂学生有效性提问的方法、技巧研究;(陈静、郭怡)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有效性提问的案例研究(包含过程控制、教学方法及课堂结构模式等等)。(陈静、黄兆敏、王琦、谭昕、张静、李欣欣、张玲、任慧、郭怡)
八、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的保证
我校已形成浓郁的课题研究氛围,学校将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研究经费和资料、设备等物质保障。我们还将聘请市区教研室专家做经常性的指导、作相关的理论讲座,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专业引领。
参考文献:
欧阳芬,殷海华,杨丽华编著.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指导[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7:163.
欧阳芬,殷海华,杨丽华编著.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指导[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7:163.
陈冠忠.课堂提问的设计原则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新教育.2009.9:44
闫红梅.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误区及应然追求.教育探索.2009.10:52
雷香铨.小议学生课堂提问能力的培养.教育艺术.2009 年10 月号: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