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波兰地区拥有如此众多的名胜古迹

标签:
波兰文化区域世界遗产 |
分类: 亲历 |
小波兰(Maopolska)地区,位于波兰南部。历史和广义上的小波兰,不仅包含了现在的小波兰省,还包括了现在卢布林、圣十字、罗兹、马佐夫舍、喀尔巴阡和西里西亚省的很多区域,是波兰南部一个面积广大的地带。
小波兰南依喀尔巴阡山脉,境内山峰众多,波兰最高峰莱西山(Rysy)就在小波兰与斯洛伐克交界处。波兰的母亲河维斯瓦河(Wisa)也发源于此,其支流分布于整个小波兰。沿着山脚下茂密的森林地带向北,则是广袤的平原。
小波兰这个名字也非常有特点,据研究,按照古代波兰人的习俗,新并入国土领地的地带通常会被描述为“很小”或“较小”,旧有的地区则被描述为“大的”,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波兰王室的发源地波兹南被称为“大波兰”,而公元13世纪才被纳入到波兰领土范围的克拉科夫一带,自然就被称为是“小波兰”。
历史上,小波兰最早曾是波兰与波希米亚争夺的地区,最终这一地区被来自大波兰的贵族所获取。尽管之后的很多年小波兰遭到了蒙古人和其他欧洲民族的践踏和蹂躏,但始终被波兰人所控制,并逐渐演化成了波兰王国的核心地带。波兰-立陶宛联邦在卢布林成立后,小波兰进入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经济和文化都愈加繁荣昌盛。
现位于卢布林省南部的小城扎莫希奇(Zamo),始建于1580年。彼时的西欧已进入了文艺复兴的改革时代,应当地贵族扬·扎莫斯基(Jan Zamoyski)的要求,一位意大利设计师前来为当地设计了这座文艺复兴风格的小城。此后随着各地商旅的往来居住,扎莫希奇日益繁荣,直到今天,这里依然保留着建城时古老建筑,五彩缤纷的意大利-中欧风格建筑成为扎莫希奇的标志。
18世纪末,波兰国家连续三次被瓜分,完整的小波兰也分别被奥匈帝国和沙俄占领,虽然起义烽火不断,但尚武不善战的波兰人直到一战之后才重新获得了独立,小波兰的管辖权也重新回到了波兰人的手中。虽然此时的小波兰逐渐被划分为好几个新的省份,但因为远离德国和苏俄边境,小波兰得以大幅发展工业,同时这里也逐渐成为波兰文化的中心。
二战爆发后,小波兰很快被纳粹德国占领,由于克拉科夫和卢布林等地聚集了大量的犹太人,因此上世纪40年代初期的小波兰,成为了纳粹分子大肆实行其野蛮行径的基地,数百万计的犹太人在此被集体屠杀。纳粹暗无天日的统治一直持续到苏联红军进驻的1945年1月才宣告结束。战后,波兰统一工人党在小波兰开展了一系列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但经济发展一直非常低迷,随着80年代末波兰的剧变,小波兰的经济才重新焕发了生机。
古老的维利奇卡(Wieliczka)盐矿从中世纪起就开采作业,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最后关闭。维利奇卡盐矿不仅见证了小波兰地区持续数百年的采盐业进程,更通过盐矿中的教堂和其他生活设施,反映了无数矿工的地下精神世界。



另外,在现西里西亚省城市扎布热(Zabrze)和比托姆(Bytom)之间,有一个叫做塔尔诺夫斯凯古雷(Tarnowskie Góry)的小镇,这里有一座建于16世纪的开采铅锌银的综合矿址。塔尔诺夫斯凯古雷的铅锌银矿址虽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但保留了很多旧时采矿的用具供人参观,可以让来此参观的人得以生动且直观地了解小波兰-西里西亚一线过去金属采矿业的形貌。
小波兰也见证了整个人类最黑暗的一段历史。纳粹德国占领克拉科夫之后,于1940年在克拉科夫西部60公里的小镇奥斯维辛,修建了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1942年万湖会议召开之后,纳粹又在距奥斯维辛3公里的地方又修建了比克瑙集中营。奥斯维辛-比克瑙是纳粹专门用来系统屠杀犹太人和其他“犯人”的场所,在苏联红军1945年1月进入之前,估计约有110万人在这座杀人工厂遭到残酷虐杀,死者中的90%都是犹太人。
1947年,波兰国会立法将奥斯维辛集中营改为纪念纳粹大屠杀的博物馆。每年前往奥斯维辛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欧洲各国通常都会组织青少年集体前往参观,而最引人注目的参观团体,是身穿统一制服的以色列军人。奥斯维辛在1979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到世界遗产名录,作为人类的反面历史,这座阴森的杀人工厂以其特有的方式提醒着来往过客,历史应该被永远牢记。
从宗教上来讲,小波兰也是波兰非常重要的地区,其影响力甚至辐射到整个天主教世界。据波兰外交部的统计,接近95%的波兰人都隶属于各个天主教会,其中小波兰的塔尔努夫(Tarnów)市是整个波兰最虔诚的城市。1978年当选为第264任教宗的若望·保禄二世(Sanctus Ioannes Paulus PP. II),正是出生在小波兰地区的瓦多维采市(Wadowice)。
从克拉科夫前往瓦多维采,会经过一个地方叫做卡尔瓦里亚-泽布日多夫斯卡(Kalwaria Zebrzydowska),这座小城边的丘陵上,建有一系列的风格主义(Mannerism)风格的修道院,环绕这修道院的,则是一条朝圣时所使用的乡间道路。这里是欧洲最壮观的宗教场所之一,普通人来到这里,会感觉一方面十分亲近自然,另一方面能体验到一种神圣的气氛围绕在周身。
每年春季复活节前的圣周期间,都有多达10万人的信众来此进行朝圣。当地教区会举行活动,有人扮演耶稣背负沉重的十字架行进。游行队伍会在每个教堂停下来进行祈祷仪式,最后的弥撒则会在山顶的礼拜堂进行。
而在小波兰南部喀尔巴阡山下的村庄里,还分布着许许多多数不尽的木质小教堂。这些教堂多始建于公元15世纪,建筑风格上既有拜占庭式的洋葱圆顶,又融合了哥特式和巴洛克式的特点。比起庄重肃穆的卡尔瓦里亚诸修道院,这些小小的木质教堂显得更加古朴和可爱。这些规模不大、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教堂,却是喀尔巴阡山下一户户普通人家世代精神寄托的家园。

小波兰地区有着古老悠久的历史,作为一个旧时的地理和行政概念,其对今天的影响和联系也并未衰退。这里是波兰最早的发祥地区之一,也见证了国家被分割和占领的历史;这里曾是王国时期的首都,文化和宗教因此大幅发展而使这里拥有丰富的人文风光。小波兰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地方,它是波兰的精华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