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拉萨|像一场虚幻的无意旅行(一)

(2017-07-03 15:01:59)
标签:

拉萨

世界遗产

旅行

高原

分类: 亲历

旅行的目的有时会使人困惑。

我虽是如此喜爱旅行,热衷于体验奔波在连接各处的道路上的感觉,却也避免不了这种困惑。特别是近一两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难找到旅行的快乐,乃至焦虑于旅行本身,倒不是自己从此开始厌恶旅行,而是价值观有所改变,对世界和自身行为的看法也有了断裂式的转折,这才使自己开始在出门前常常无所适从。

其实在大部分人看来,我还是那个痴迷于旅行的家伙,“你太能浪了”之类的话常会从社交网络的留言处看见。有时我纳闷“浪”这个动词明明是我西北青甘一带的土话,怎么莫名其妙成了新兴的流行语。

今年我因为个人生活发生的剧变,因此有了近半年的闲暇,本来很早就有利用这个“长假”环游我心目中的文化圣地——藏印疆一线,但是既然心态起了变化,不想折腾太远,最后决定干脆随意一些,既不再追求走路程过远的大环线,又不刻意做某个地方的停留计划。唯一确定的是,第一步从西宁出发,先通过陆路的方式到达拉萨再说。5月初,我通过网络预订好了529日西宁到拉萨的火车票。

行前的几天,心里还是踏实不下来,更别提什么旅行的兴奋了。而由于父亲的一句玩笑话,使得他也临时加入了这次旅行。29号中午,我和父亲一起前往西宁火车站,登上了兰州出发经西宁开往拉萨的列车。

父亲因为临行前仓促购票,只买到了一张硬座票,好在上车后没多久就补到一张硬卧票,还和我在同一车厢,这也让我放心了许多。青藏铁路线途径的很多地方,父亲都曾工作生活过,随着列车一路向西行驶,我们看着那些他熟悉的地貌,心中波澜不断。

穿过可可西里无人区和藏北白雪覆盖的荒原,第二天早上列车终于到达拉萨。

5月底的拉萨下着小雨,很凉爽。可我却找不到那种对高原似曾相识的感觉。坐公交车穿过拉萨河大桥前往市区,从远处就可以看到雄伟的布达拉宫。没坐多远就到达了我们预定好住宿的酒店,其实酒店的区域在拉萨传统的视角中只能算是“西郊“,这一带成片的高楼和旧城改造的工地让人觉得这里像是内地的一座工业化新城。

虽说总是不想把旅行变成一场环环相扣的急行军,但是每来到一个新的地方,又老想赶紧去看看这个地方的真貌,特别是像拉萨这样非常特殊,能极大勾起人探知欲的城市。

到达拉萨的当天下午,我和父亲就去了罗布林卡。这里离我们的住处很近,步行到这处被列入到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又不得不在此篇中书写一番。“罗布林卡”是藏文音译,原意为“宝贝园林”。它类似于颐和园或圆明园之于清皇室的地位和作用。罗布林卡始建于1740年代,自七世达赖喇嘛起,罗布林卡成为历世达赖亲政前习文、学经、修习佛法,以及亲政后每逢夏季办公居住的场所。

罗布林卡作为达赖喇嘛的夏宫,经历世达赖喇嘛增建而达到今天的规模。1959年春天,十四世达赖喇嘛亦是从这里出逃,开始其流亡生涯至今。无主的罗布林卡曾被辟为“人民公园”,听起来有些荒唐,但这一功能倒是从园中不时见到的,三五成群坐在草坪中郊游的藏民身上所体现。而在2001年,罗布林卡作为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的拓展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罗布林卡是一个占地广大,具有典型藏式风格的大型庭院。园内种植了各式花草树木,且均兼具观赏性和适应高原环境生长的特点。罗布林卡内的建筑则是这里的精华所在,这一系列建筑群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各部分主体建筑分别为格桑颇章、措吉颇章、金色颇章、夏典拉康颇章和达旦明久颇章(新宫)。这些建筑均是历世达赖喇嘛所建,能明显看出元多藏区建筑风格的区别,所有的“颇章”都有金色院墙围绕,显得华贵尊荣。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修建于1954年的达旦明久颇章,传统藏式楼阁前修建了西式风格的喷泉,内部的装饰也独具匠心,少了一些宗教压抑感,在传统佛教信仰的基础上不时透出一种新时期的气息。

雨后的拉萨天很蓝,空气非常清新。走出罗布林卡时我在想,如果当年十四世达赖没有出走,今天我们能如此随意的出入罗布林卡参观想必也不太可能。历史的变故有时给普通人带来的影响也会如此不可捉摸。

拉萨|像一场虚幻的无意旅行(一)

此篇亦作为中国第十四项世界遗产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之记录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