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伦茨国家公园——印度尼西亚(No.6)

标签:
印度尼西亚巴布亚 |
分类: 无法见证的世界遗产亚太篇 |

洛伦茨国家公园地图
洛伦茨国家公园位于印度尼西亚东端的巴布亚岛(新几内亚),占地面积25056平方公里,是东南亚最大的国家公园。1999年,洛伦茨国家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遗产。
洛伦茨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具生态多样性的国家公园之一,这是新几内亚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突出例子。该地区是亚太地区唯一的包含了完整的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包括海洋区域、红树林、潮汐和淡水沼泽森林、低地和山地雨林、高山苔原和赤道冰川。国家公园区域西北边缘的查亚峰海拔4884米,是喜马拉雅山脉和安第斯山脉之间最高的山峰。
国际鸟盟称洛伦兹国家公园“可能是新几内亚最重要的保护区”。在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列出的 “全球200大生态区”中,洛伦茨国家公园内就包含有5个:南部新几内亚低地森林、新几内亚山地森林、新几内亚中部地区亚高山草原、新几内亚红树林以及新几内亚河溪。
洛伦茨国家公园包含了许多未被测绘和开发的区域,而且必然包含有许多尚未被科学领域知晓的动植物种类。而在当地传统的动植物种类相关记载中,同样很缺乏完善的信息。
该国家公园以荷兰探险家亨德里克斯·洛伦茨的名字命名,洛伦茨在1909-1910年的探险中穿越了这个区域。
动物
洛伦兹国家公园中生活着630种鸟类(约占巴布亚鸟种总数的95%)和123种哺乳动物。鸟类包括2种食火鸡,31种鸽和其他鸽种鸟类,500种鹦鹉,60种翠鸟和145种太阳鸟。这其中有6种鸟类是雪山区域特有的,包括雪山鹌鹑和雪山知更鸟,有26种是巴布亚中部地区特有的,3种是南巴布亚低地的特有品种,但也有部分物种受到灭绝的威胁。
哺乳动物的种类包括长吻针鼹鼠、短吻针鼹鼠,以及四种澳洲班袋貂和袋鼠、袋鼬和树袋熊。而苏迪曼山脉区域特有的物种是白腹树袋熊,这是一种在1995年才发现的新物种。
人类足迹和文化
洛伦茨国家公园中人类活动的历史已经超过2万5千年。公园中的森林包括了8个土著民族的传统土地。目前居住在该国家公园区域内部的人口数量大约在6300到10000人之间。
人们普遍认为,如果公园要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成功,公园的保护管理政策将必须考虑到当地土著居民的需求和愿望。此外,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同样是作为一个成功的国家公园的重要衡量标准。
生态威胁
洛伦茨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商业采伐、为发展种植业造成的森林转化、小农经济、采矿业(石油天然气开发)、非法道路建设和非法物种贸易。全球变暖也带来了巨大的生态威胁。
截至2005年时,公园内尚未出现商业活动带来的大规模生态威胁。目前也没有积极的森林转化项目,转化为农业的比率也很低。只有非法物种贸易被认为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大型黄金和铜矿开采项目在国家公园范围的西部和北部已经活跃了几十年,但在公园的范围内并不活跃。而国家公园东北部的石油勘探则正在进行中。
总的来说,洛伦兹公园生态多样性的整体健康状况目前较好,但商业活动却有可能将成为未来的威胁。气候变化则带来了一个非常现实的威胁,但它对洛伦茨国家公园的具体影响目前看来还是不确定的。
保护
1919年,荷兰殖民政府在洛伦茨探索的土地区域首次正式划定了3000平方公里的保护区域,并建立了洛伦兹自然保护区。1978年,印尼政府建立了一个面积21500平方公里的严格自然保护区。洛伦兹国家公园成立于1997年,总面积25056公里,其中包括向东部延伸的沿海和海洋区域。
洛伦兹国家公园在1999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但由于在国家公园内的采矿勘探活动,约有1500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排除在世界遗产范围以外。
到2005年,洛伦茨国家公园内尚没有专职工作人员以及警卫。该公园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地社区对公园保护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仅仅依靠外部的执行。目前有数个保护组织在洛伦茨国家公园工作。
2006年,印尼林业部建立了洛伦茨国家公园的正式管理机构即洛伦茨国家公园管理局,总部设在巴布亚省的瓦梅纳。该局于2007年开始运作,截至2008年工作人员达到44人。然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8年的一项监控项目中称,由于缺乏资金、设备和经验,该局的行动能力受到较为严重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