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吕梁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2017-04-25 11:34:20)
标签:

山西

古镇

黄河

分类: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临县碛口镇西湾村(2017.4.18

从碛口镇出发,沿湫水河,上行不远,转到碛口背后,有一个三面环山、三面临河的小村庄,因它是在湫水河的转弯处,故得名西湾村。西湾村是明清碛口繁荣时经济辐射所及村庄,整个村子都是当时巨商陈家的领地,故称“陈家大院”。整个民居宅院长约250米,宽约120米,占地3万多平方米,以体现金、木、水、火、土的5条石砌街巷将40余座宅院连为一体,以高墙围护,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城堡式封闭空间,仅在南向留大门3座,寓意天、地、人,当是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建筑体现。每一层的屋顶是上一层的院子,每一院落都有小门相通,院院相连,巷巷相通,走进一院都可通过小门游遍全村,真可谓“村是一座院,院是一山村”。整个建筑群,布局合理,防洪排水畅通,特别是大门、垂花门、照壁、厅堂上的木雕、砖雕、石雕更是独具匠心,沿街沿巷的石匾,各具神韵,是典型的吕梁风格的四合院,是研究黄河流域民俗和明清建筑的极好材料。


吕梁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吕梁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吕梁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吕梁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吕梁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临县碛口镇(2017.4.18

碛口古镇很小,只有沿黄公路和明清街两条主道,以及连接两者的一些小巷,走上一圈30分钟即可。灰绿的黄河水并不算浑浊,水面不算宽阔,还挺平静。码头在旺季有快艇可乘,逆流而上不到2公里就返程。唯一作为景点开放的是黑龙庙,醒目地伫立在转弯处的半山上。这里拥有俯瞰大河南下和碛口古镇的开阔视野,建筑和山形组合的天然扩音器功能还创造了“山西唱戏陕西听”的民谚。傍晚时分,散在庙墙上的夕阳格外安详,远处的黄河泛起金光。

不过,游览碛口的真正主题是参观一家家民居——基本上每一户都敞开大门,挂着客栈或住宿招牌的人家更是欢迎你进去看看,就算围墙更高、门楣再大,碛口的民居仍是一幅四合院、窑洞、枣树、窗花的画面,极具黄土高原特色。

当然,一条条巷道是古镇的永恒主角,碛口也不能例外。陡峭的山坡上,青石横竖铺就成斜长的小巷,专家称其为地面的立体艺术。偏僻一些的小巷,离离的青草从石板间茁壮生长。最有趣的当属路到尽头,之前上升的高度,会让你不由自主地站到一户窑洞人家的屋顶。特别是百川巷和驴市巷。你也可以沿小巷向上,最后都会到达半山腰的一条小径,向南可到黑龙庙,向北则有卧龙石。

每逢农历日期末尾为五或十的日子,碛口会有集会,附近的乡里乡亲赶着驴车、骑着摩托来此赶会,对岸陕北榆林吴堡的村民则会乘坐摆渡的铁船前来。摆渡码头就在古镇向北3公里处。继续向北走10分钟的索达干村,河边有一片松软的沙滩。再往前5公里就是毛泽东当年东渡黄河的高家塔村。


吕梁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吕梁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吕梁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吕梁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吕梁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临县碛口镇李家村(2017.4.18

“窑洞大厦”是对这个黄土高原山沟中的村子的绝妙比喻——近70度的山坡上,一层层开垦的平台上,挖出一口口的窑洞。一户户人家就居住在两侧山坡的洞中,如今留守的多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家。他们常常搬个马扎,坐在自家门前,身下就是山沟。游人来了,起身售卖红枣等自家地里的农产品,其他时间,就在安静地望着对面,面朝黄土,背倚的还是黄土。

如此安静缓慢却有着视觉震撼力的画面,让当代美术大师吴冠中赞不绝口。他称李家山“从外部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样的村子,这样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难找到”,并把其列为一生中的三大发现之一(另两处为张家界和赵家沟老虎高原)。

 

前往李家山有两条大路。过湫水河麒麟桥后行200米左右,就可以看到左手边有一条上山的公路(前往陈家垣村方向)。沿路上行,遇到所有路口都选择右边的路,1个小时左右即到李家山村的上方。这条路因为沟壑较多而拉得较长,一路爬升也有些累,却有回望碛口的视野,到山顶还能欣赏到漂亮的黄土高原旱梯田。另一条是过麒麟桥后,一直沿着沿黄公路前行,6公里左右到达一个村庄,有“李家山,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的石碑。走这里的上山公路不远就是李家山村的下方。


吕梁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吕梁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吕梁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吕梁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吕梁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