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甲壳里的理想虫
(2011-08-04 10:33:21)
标签:
文化 |
分类: 转载 |
谁都不曾想到,在The Beatles里并不算是大红花的George
Harrison,会在这个伟大乐团解散后,凭借着1970年的这套《All Things Must Pass》双张专辑和首打单曲《My
Sweet Lord》成为第一个创造个人专辑与单曲冠军的单飞成员。也许正是John Lennon和Paul McCartney在The
Beatles时期实在太过高调,再加上一个Yoko
Ono不停的掺合而让他们无法迅速找准单飞后的步点,所以也正好给了内敛、含蓄的George
Harrison以一个咸鱼翻身的小小机遇。
其实George Harrison这一份薄名并不是从天而降的,就在人们都把The Beatles等同于《Yesterday》这样擅于制造商业神话的摇滚乐团的时候,其实更不能忽略的是他们于60年代后期在唱片概念、音乐技术和思想艺术等方面对未来摇滚乐的启迪作用,而在这个过程中,George Harrison就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虽然他不是《Norwegian Wood》、《Yellow Submarine》、《Come Together》等等一系列热门单曲的作者,但他却还是因为从印度西塔琴大师Ravi Shankar身上吸收到越来越多的灵气,而在The Beatles的后期逐步成为能够左右乐团音乐风格走向的重要成员。就算不提他在《Revolver》里前所未有的贡献和单曲《Taxman》的地位,单看那时期The Beatles越来越深遂、迷幻的音乐氛围,你就能明白深陷玄学无法自拨的George Harrison在乐队音乐的编排上起了多大的作用。当他不再是那个连扫弦都扫不利索的吉它手,当他已经开始把东方佛教的禅宗融入吉它并创造意境更为况远的音乐时,说The Beatles随着他一起进步,也不算是件过份的事情了。
有些东西有团队的束缚中是远远无法实现的,而《All Things Must Pass》正是George Harrison尽情施展抱负的最佳体现,这张专辑也和他最后的遗作《Brainwashed》堪称俯视这位一代伟大吉它手音乐和生命的两座顶峰。而这种比较玄乎的命运结局,不知George Harrison有机会仔细回味一下,是不是又该对释珈牟尼更倾情的敬仰多一分?!
《All Things Must Pass》是一张用现代音乐谱写的梦幻田园的赞美诗,整张专辑都萦绕着一种超越物质的理想,虽然比起John Lennon那种童话般的乌托帮,George Harrison的手法还要略显晦涩一点、复杂一点。不过比起The Beatles后期那些稍带有艺术痕迹的迷幻编排,此张专辑也在音乐上体现了George Harrison超物质的构思和想法。当然,禅宗里的虚无和来世毕竟不能制作出一张像样的音乐唱片,但“何处染尘埃”的佛理却也教会了George Harrison化繁就简的道理,因此相对纯净的民谣也就自然成了他那个时期音乐的主基调。大概也有点进庙先磕头的意思,George Harrison正好翻唱了一首现代民谣祖宗Bob Dylan同年发行的《New Morning》专辑里的《If Not For You》,并将两人合作的《I’d Have You Anytime》放在了专辑的开始。前者完全是一派洋洋得意的乡村画面,后者也更像是将仙未仙前的世俗情歌。
即使George Harrison已经开始超物质了,但他却还是为未来的流行乐坛留下了许多物质。在本张专辑里虽然没有让人耳晕目眩的吉它Solo和精心刻画的音效与Riff,但那些极简的吉它扫弦却在日后给了低调民谣、独立艺人,甚至后摇艺人们以无数的灵感。把《My Sweet Lord》里的吉它扫弦分离出来,你就会发现它对Echo&The Bunnymen的影响有多大;再把《Wah-Wah》里的吉它Riff拿出来,你又会发现咬着强生牙刷的Ben Kweller也提早十一年出世了;或者还可以把《Let It Down》做为当代Indie乐团的范本教材,当然更不能忘了那些用西塔琴神韵演绎的吉它Solo对后世许多Trip-Hop乐团的影响,而《Art of Dying》里的节拍更可以提前宣布了ABBA时代的到来……
专辑还在精神方面诠释了印度佛教的某些教义,虽然肯定达不到“花自飘零水自流”这样的高度,但也交织出了西方进入后工业时代的颓废精神与东方佛教往生哲学契合的画卷。《My Sweet Lord》正是表现出这样一种矛盾对立,以及物质与精神、生命和死亡相碰撞时的出世理想,而这也是理解George Harrison这张专辑、或者说他整个音乐生涯的最关键所在。
与专辑相关的倒还有一个号外的八卦,如今已经成了一代吉它宗师的Eric Clapton也参与了此张专辑的吉它录制,成为这张专辑成功的另一个功臣,而当时好不容易盼来The Beatles解散而能有更多时间与好友George Harrison切磋的他,却不幸因为录制这张专辑而爱上了George Harrison的妻子Patti Boyd,在“朋友妻不可欺”和“爱可以超越一切”的矛盾中,最终他只能选择了用海洛因来解决这一切问题,把这一种宿命和此张专辑背后的宗教情节结合起来分析,倒真不由让人对“人定能胜天”这句话表示困惑了。
其实George Harrison这一份薄名并不是从天而降的,就在人们都把The Beatles等同于《Yesterday》这样擅于制造商业神话的摇滚乐团的时候,其实更不能忽略的是他们于60年代后期在唱片概念、音乐技术和思想艺术等方面对未来摇滚乐的启迪作用,而在这个过程中,George Harrison就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虽然他不是《Norwegian Wood》、《Yellow Submarine》、《Come Together》等等一系列热门单曲的作者,但他却还是因为从印度西塔琴大师Ravi Shankar身上吸收到越来越多的灵气,而在The Beatles的后期逐步成为能够左右乐团音乐风格走向的重要成员。就算不提他在《Revolver》里前所未有的贡献和单曲《Taxman》的地位,单看那时期The Beatles越来越深遂、迷幻的音乐氛围,你就能明白深陷玄学无法自拨的George Harrison在乐队音乐的编排上起了多大的作用。当他不再是那个连扫弦都扫不利索的吉它手,当他已经开始把东方佛教的禅宗融入吉它并创造意境更为况远的音乐时,说The Beatles随着他一起进步,也不算是件过份的事情了。
有些东西有团队的束缚中是远远无法实现的,而《All Things Must Pass》正是George Harrison尽情施展抱负的最佳体现,这张专辑也和他最后的遗作《Brainwashed》堪称俯视这位一代伟大吉它手音乐和生命的两座顶峰。而这种比较玄乎的命运结局,不知George Harrison有机会仔细回味一下,是不是又该对释珈牟尼更倾情的敬仰多一分?!
《All Things Must Pass》是一张用现代音乐谱写的梦幻田园的赞美诗,整张专辑都萦绕着一种超越物质的理想,虽然比起John Lennon那种童话般的乌托帮,George Harrison的手法还要略显晦涩一点、复杂一点。不过比起The Beatles后期那些稍带有艺术痕迹的迷幻编排,此张专辑也在音乐上体现了George Harrison超物质的构思和想法。当然,禅宗里的虚无和来世毕竟不能制作出一张像样的音乐唱片,但“何处染尘埃”的佛理却也教会了George Harrison化繁就简的道理,因此相对纯净的民谣也就自然成了他那个时期音乐的主基调。大概也有点进庙先磕头的意思,George Harrison正好翻唱了一首现代民谣祖宗Bob Dylan同年发行的《New Morning》专辑里的《If Not For You》,并将两人合作的《I’d Have You Anytime》放在了专辑的开始。前者完全是一派洋洋得意的乡村画面,后者也更像是将仙未仙前的世俗情歌。
即使George Harrison已经开始超物质了,但他却还是为未来的流行乐坛留下了许多物质。在本张专辑里虽然没有让人耳晕目眩的吉它Solo和精心刻画的音效与Riff,但那些极简的吉它扫弦却在日后给了低调民谣、独立艺人,甚至后摇艺人们以无数的灵感。把《My Sweet Lord》里的吉它扫弦分离出来,你就会发现它对Echo&The Bunnymen的影响有多大;再把《Wah-Wah》里的吉它Riff拿出来,你又会发现咬着强生牙刷的Ben Kweller也提早十一年出世了;或者还可以把《Let It Down》做为当代Indie乐团的范本教材,当然更不能忘了那些用西塔琴神韵演绎的吉它Solo对后世许多Trip-Hop乐团的影响,而《Art of Dying》里的节拍更可以提前宣布了ABBA时代的到来……
专辑还在精神方面诠释了印度佛教的某些教义,虽然肯定达不到“花自飘零水自流”这样的高度,但也交织出了西方进入后工业时代的颓废精神与东方佛教往生哲学契合的画卷。《My Sweet Lord》正是表现出这样一种矛盾对立,以及物质与精神、生命和死亡相碰撞时的出世理想,而这也是理解George Harrison这张专辑、或者说他整个音乐生涯的最关键所在。
与专辑相关的倒还有一个号外的八卦,如今已经成了一代吉它宗师的Eric Clapton也参与了此张专辑的吉它录制,成为这张专辑成功的另一个功臣,而当时好不容易盼来The Beatles解散而能有更多时间与好友George Harrison切磋的他,却不幸因为录制这张专辑而爱上了George Harrison的妻子Patti Boyd,在“朋友妻不可欺”和“爱可以超越一切”的矛盾中,最终他只能选择了用海洛因来解决这一切问题,把这一种宿命和此张专辑背后的宗教情节结合起来分析,倒真不由让人对“人定能胜天”这句话表示困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