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民俗——葬俗
(2011-07-02 12:43:25)
从《梨俱吠陀》中有关葬礼的几首诗歌看,印度至迟在吠陀时代即已开始实行火葬,同时实行墓葬。或对于印度教徒是神圣的,可以使人在身后得到净化。佛教也主张实行火化。亲友在哀悼之后,将亡者的遗体运往专设的火化场或河畔,然后置诸柴堆之中。为了助燃,有时泼洒些煤油。富人往往使用带有香气的木料,或在普通木柴中添加一些檀香木,再浇上一些酥油,以掩盖焚尸时产生的难闻气息。一般由死者的长子点燃火葬柴堆。若长子早殇,可由次子点火。若死者无子,可由侄子或近亲的长子代行其责。点火之前,前来送葬的亲属绕遗体三匝,以最后告别死者。焚化后,长子用木棒敲碎死者的头盖骨,已使灵魂升天。除死者遗孀外,嫠妇及无出妇女均不得到场,她们被认为是不祥之物。骨灰一般撒进河里,恒河是印度教徒的圣河,因而成为抛撒骨灰的首选之地。所以,一些人在临终之前设法感到恒河之滨,等待死亡的降临。圣城瓦拉纳西濒临恒河,附近印度教徒多在此举行葬礼。
除印度教徒外,锡克教徒也实行火葬。
印度穆斯林实行土葬。风俗与其他伊斯兰世界大同小异。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