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称,他的家人也曾遇到“号贩子”问题:“我女儿带我外孙去儿童医院看病,用了4个小时也挂不上号,我女儿都哭了!”
由于“号贩子”的热炒,甚至出现了“天价号”:

我国医改自2009年启动以来,今年已经进入第7个年头,从总体上看,其实已经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

此外,国家的卫生总支出也在逐年递增,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国家的医药卫生总支出达到4.2万亿元,是6年前的两倍多。

今年1月,在北京广安门中医院,一位白衣女孩痛斥“号贩子”的视频,触及到了不少人敏感的神经。大家的感受依然是“看病难”、“看病贵”!
代表委员热议:为何百姓对医改感受不深?
为什么花了那么多钱,但百姓的切身感受却不深?因为一些问题依然存在!

今年的两会上,围绕这些问题,代表委员们展开了热议——



△数据来源:《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从这组数据中,小编发现,2005年以来,三级医院的诊疗人次增速明显快于一级和二级医院,分级诊疗效果不明显。

医改的进程能够推进得再快一些?解决群众看病问题,最急迫的要求是什么?
公众对医改,目前既肯定有进步,但普遍有一种着急的心态,特别是最近号贩子的事又引发了公众的高度关注,毫无疑问,根治号贩子靠的不是公安局,靠的是我们推进医改。关于医改我们不妨有两个关注点:第一,公共财政投向医疗卫生的支出能不能够持续稳定地增加?第二,制度的创新能不能够加快完成?
这些年,全国各地在医疗卫生事业上的投入的增幅逐渐扩大,但是在总的公共财政支出中的占比,却并不是很高。以北京和上海为例,这两个最大的城市的市级财政支出当中,每年直接投向医疗卫生事业的钱大概只占财政总盘子的十分之一左右。
另一方面,公立医院的改革现在是医改的最难关,而其中最难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打破以药养医。如果一夜之间去掉了以药养医,医务人员的正常获得的报酬从何而来?这其中,归根结底还是投入的问题。而钱的问题又需要靠公共财政提高使用效率。
改革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改革者有没有足够的决心,有没有敢于得罪人的担当。这两个方面往前走的再快一点,再坚决一点,才能够从根本上去掉“号贩子”存在的土壤,也才能让大家对医改的期待尽快得到真正的满足。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这也是“三医联动”首次被写入《报告》。“十三五”期间,我国也将着力推进“三医联动”,医药分开,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