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央视新闻评论
央视新闻评论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005
  • 关注人气:95,06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论丨PM2.5>1000 “应急预案”为何形同虚设?

(2015-11-09 20:27:19)
标签:

杂谈

2015年冬季供暖季开始以后,东北多地接连遭受雾霾侵袭。11月8日,沈阳PM2.5浓度爆表,一度超过1000微克/立方米,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我们先来感受一下。


网友调侃下图:天边飘来五个字评论丨PM2.5>1000 <wbr>“应急预案”为何形同虚设?

评论丨PM2.5>1000 <wbr>“应急预案”为何形同虚设?

(辽沈晚报头版)

评论丨PM2.5>1000 <wbr>“应急预案”为何形同虚设?

(11月8日21点 东北多地实时空气质量指数 )评论丨PM2.5>1000 <wbr>“应急预案”为何形同虚设?
评论丨PM2.5>1000 <wbr>“应急预案”为何形同虚设?
评论丨PM2.5>1000 <wbr>“应急预案”为何形同虚设?
(新华社 张瑶摄)


辽宁省雾霾三大成因


辽宁省环保厅专家解释,造成此次重污染天气的主要原因是燃煤污染(采暖导致燃煤污染物排放增大)、污染传输(吉林和黑龙江重污染输送)、静稳天气(没有风)三部分。


新华社“中国网事”报道

沈阳大气污染一级预警发布数小时后,建筑工地却顶着停工禁令继续施工、环保局官网瘫痪近2小时、环保局工作人员对启动一级响应竟不知情……

沈阳市民是这样说的

沈阳市民李女士

“出门感觉空气辣眼睛、嗓子难受,就来买个口罩,但具体该怎么办,也不太清楚。”


52岁的环卫工师傅

虽然也知道今天雾霾很严重,但具体严重到什么程度、对身体有何危害、该如何预防他却并不清楚。“所里也没有给配发口罩,我也不知道戴口罩有没有用,这是工作,耽误了不行。”


一位沈阳市民

“我也没关注环保局的微博,怎么会知道启动了应急响应?哪怕给我们发一条提醒的短信也好。”


评论丨PM2.5>1000 <wbr>“应急预案”为何形同虚设?
评论丨PM2.5>1000 <wbr>“应急预案”为何形同虚设?
(沈阳市民戴口罩出行)

评论丨PM2.5>1000 <wbr>“应急预案”为何形同虚设?

评论丨PM2.5>1000 <wbr>“应急预案”为何形同虚设?

(长春市民戴口罩出行)


“供暖季雾霾”,每年这样的新闻总是“按时”到达。如何应对,沈阳的环保部门并没让人看到太多进步。


沟通不畅 “预案”成了纸上谈兵


根据沈阳市政府办公厅下发的《沈阳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遭遇重污染天气,沈阳市多个职能部门将启动应急程序,工地停工、单双号限行等强力措施都将施行。然而,此次重污染达到爆表级别,群众透过雾霾却能看清一件事:“预案”是纸上谈兵。


依道理而言,“预案”往往细化至部门,能够变“各自为政”为“统一步调”。然而,此番重污染天气,工地停工、学校停课、单双号限行,各项措施并没有落到实处。沟通渠道不畅通,让“预案”变成了锁在办公抽屉里的玩物,中看不中用。这恰恰说明我们的一些工作还停留在表象,缺乏实质的行动。


治理雾霾 不能靠“等风来”


毋庸置疑,治理雾霾需要长效机制,涉及产业转型升级、能源结构改革,以及新能源发展,对此,“十三五”规划中已做出诸多安排。但与此同时,也须辅以临时性应对措施,做到长短结合。这一次雾霾爆表,本应及时发布相应信息,让市民做好防护,然而环保局官网上却提示不到位,很多群众对于如何防护毫不知情,家长都在互相打听到底学校停不停课,不能不说相关部门的工作严重失职。


雾霾天来袭,不是只有“等风来”的被动手段。我们的工作是否到位,不需群众去阅读纸面文章,只需让群众用鼻子闻、用眼睛看即可。政府应急预案“梗阻”,说明一些部门治理雾霾的行动,与系统化、精细化作战相去甚远。


治理雾霾,不能靠“风”——“一阵风”,更不能靠“吹”——“用嘴吹”,要用切切实实的行动,让人们看到治理雾霾的效果。希望各地相关部门能够从每次“雾霾围城”中梳理工作中的不足和作风上的问题,用更大努力去治理雾霾,也让群众切切实实地看到相关部门把百姓健康放在心上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作风!


文|央视评论特约撰稿 王健


来源/央视新闻、新华社

本期监制/杨继红

主编/唐怡

编辑/王元 庞丁 王瑶 文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