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0月26日
斯洛文尼亚农田间的小路上的难民“洪流”
17点行动计划
当地时间10月25日,欧盟领导人在布鲁塞尔召开峰会商讨如何解决不断增加的难民问题。德国、奥地利等11个国家的领导人参加会议。
17点行动计划,旨在减轻巴尔干地区国家难民压力:
有建立欧盟与巴尔干地区国家密切沟通和信息交流机制;各国不得在事先未通知他国情况下把难民压力转移他国;向难民提供更多临时庇护场所,并提供食物、医疗等;与欧洲投资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合作,获取应对难民危机的资金支持;加强对不符合难民身份的人员遣返;打击人口走私等。
评论:属“应急措施”既不治标也不治本
李绍先(中东问题专家):
17点计划虽然非常及时,但充其量是应急计划。难民已经愈演愈烈,以洪流之势向欧洲迁移,这个过程一旦阻断,就会发生灾难。17点计划主要是协调,确保迁徙过程通畅、有序,尽可能地避免人道主义灾难,避免给欧洲的安全造成更大的冲击,缓解欧洲面临的道义谴责。这个积极意义有限,只是“治标”中的一步。
欧盟内部难以在难民问题上一致发声
洪琳(央视特约评论员):
对于欧盟来讲很难达成一致。各个国家经济状况和承受能力完全不一样,因此对于很多国家来讲,大量难民涌入已经超过了承受能力,只能拒绝;另外,在难民眼里,未必所有国家都是目的地。像德国等经济状况更好的国家,成为难民的最终目的地,而小国家只是过境。
问题是,所有国家都担心难民涌入会激化自己国家内部的社会问题、社会矛盾,尤其是第一线的国家的态度非常强硬,不像德国持相对包容开放的态度。而欧盟需要考虑各个方面的意见。
苏晓晖(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这反映出处理难民问题确实棘手。首先是政府执政能力面临考验。难民问题还容易刺激欧洲国内的右翼排外势力。其次是财政压力巨大。接收难民意味着提供多种服务,包括食品、住房、服装、医疗保健,乃至教育和工作安排。欧洲不少本来就面临财政困难的国家更难招架。
难民问题该如何治标,如何治本?
李绍先:
治标:土耳其境内至少还有150万叙利亚难民,黎巴嫩有100万以上的难民,现在的“洪流”只是有经济实力的“先锋部队”。怎么才能稳住土耳其等地的难民,缓解欧盟国家压力?比如需要国际社会努力改善土耳其难民营的条件等措施。
治本:在叙利亚内部还有几百万的流离失所的国内难民,这些人很可能随时加入国际难民的大军。只有推进叙利亚的政治进程,重建中东秩序,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难民问题。
苏晓晖:
从目前看,欧盟措施的成效与实际需要上尚有较大差距。如不能从根源上阻止产生更多难民,欧洲将面临更大压力。应急措施只是萤火之光,不可持续。从根本上解决难民问题,需要实现中东的和平与发展。
来源/央视新闻
本期监制/杨继红 主编/唐怡
编辑/庞丁 文雅 吴璇